壶关,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始置壶关县,属上党郡,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三国时期曹操从此北上太行,留下了"羊肠板诘屈,车轮为之摧……"的千古悲吟,由此可知壶关的险峻,是横贯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许多士兵顿时眼中流露出浓烈的战意,亢声大吼道:“匈奴人!”
此行讨伐的于夫罗所部如今屯驻在高都、泫氏、阳阿三县,因为太行山将冀并两州攻打,若想前去攻打,只有走三条路,第一条是径往西行,经常山,过长城,进逼晋阳,然后由此南下,路程辗转近千里。
之所以说是最稳妥,因为赵郡与巨鹿接壤,从巨鹿到壶关,前后不过三百余里,粮草辎重补充方便,不容易被人截击。(没办法,太难,四周太多敌我交错的势力。)
那就是壶关!自古以来天下有名的雄关之一!
而只要打破壶关,文远以此为突破口进入并州境地,以壶关为据点,南下就势讨伐于夫罗,北上可攻打亲董卓的耿祉军队,到那时,文远完全可以掌握战场上的先机。
过赵郡,打破壶关,从此翻过太行山之后直接向于夫罗进击!
文远则属于讨董的关东阵营,若从他辖地上长途跋涉,转运补给,必定会遭到他奋力的阻击,无异于自陷死地!
这两条路都不能选,文远只能退选择最稳妥却也可能是最糟糕的一路路线行军。
文远等校场下的声音渐渐沉寂下去,也不再废话,大手一挥指向西方,喝道:“很好!大军开拔!”
此一路路途太远不说,地形陡峭,行军艰难,虽然孙瑾之前已经向自己透露出恭顺之意,可这一路上还要经过常山张燕和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耿祉的领地,此二人可非易于。
不过这条路虽然困难不多,但唯一的一个困难却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根据此前细作的探知,此地有耿祉守兵一千人,虽然人少,奈何把手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雄关,文远虽然数倍于守兵,对于能否打破壶关也是心里没底。
所以一路之上,文远就不听的向郭嘉和田丰问计。
然而未实地看过,二位军师也无计可出,文远也只能耐着性子,领大军向壶关行进。
兵行数日,地势渐渐高峻,道路也崎岖难行,饶是巨鹿军长于行军,一日下来,也不过能走上二十里,如此深入太行山脉数十里之后,终于在出兵第三日,大军赶上了一路搭桥开路的前军。
弟兄们,求收藏,求支持啊~~另外学徒开群,140488453,火热加入中,喜欢本文的可以加群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