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杜鹃……”苏年锦心里一惊,抬头看了看他,“是不如归去么……”
慕佑泽听罢笑着摇了摇头,“那倒不是。杜鹃不会孵化,所以把幼雏放在别的鸟儿的巢穴里,然后它的幼雏会将其他鸟儿的幼雏推出巢外,以增加自己成活的机会。”
“也颇恶毒了些。”苏年锦无奈笑笑。
“不择手段,是生存的一种。”
他静静地说给她,眼眸里依旧存着笑,仿若所有的灯火都映射其中,绽出璀璨的花来。
“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大概所有的坚强,都是不得不坚强。”尽管他双目失明,可苏年锦仍觉得他能看得到自己一般,“说‘不如归去’,一定是来过。”
她感觉他的步子一顿,却不以为意,仍牵着他慢慢地走。耳边尽是花木间略过的风,有些寒意。
“三弟会没事的。”
“嗯。”
她垂下睫来,听他的声音犹如晨间清露,让人安枕。
一路拐过游廊垣壁,曲水池中还映着四下的风灯闪烁,待管家把二人带到正堂时,天边久压的云层忽而散开,露出淡淡的月光。
苏年锦一眼就看见正堂里的慕宛之,堪堪一袍青色,眸中蕴着碎玉一般的寒光。桌角一盏温茶,尚还冒着热气。
慕辰景见二人走近,一忙起身接过她手中的慕佑泽,皱眉道:“还想着明日去见你,不想你自己倒是来了。”
“在自己府里都被行刺了,我哪里还坐得住。”慕佑泽由着他扶着自己落座,依旧是浅浅的笑意,“可是查清楚了?”
“这……”慕辰景看了看一旁的慕宛之,不觉叹道,“这侍卫想陷害三弟,暂时还没有头绪。”
苏年锦走到慕宛之身边,才发现他袖角处掩着一本书。看了两句才知是《长乐百则》,心里不觉一笑,这时候还能看小人书,莫不是存心来气别人的。
“爷的咳疾还有再犯吗?”苏年锦轻问了声,“妾身今日寻来一剂方子,没准能治好爷的病。”
“没有再犯,我很好。”慕宛之看了看她,信手端来案角的茶盏,“回去告诉王妃一声,让她也不必牵挂。”
“府里的人呢?”
他一怔,忙道:“都暂时在府里等我消息吧。”
“是。”苏年锦低头应着。
“还有……”慕宛之看了看那厢细细密谈的太子和慕佑泽,轻道了一声,“笔札房、更房与司房新来的人多,这个节骨眼上别让他们出了乱子。
“知道了。”
苏年锦给他倒了盏茶,还没推到他身边便见慕辰景堪堪走过来,微微一笑,“三弟新娶的妾室真是贴心啊。”
“太子谬赞了,只是担心王爷咳疾,怕再严重了。”
“她倒是关心三弟,路上都在与我讲新寻的药方子。”慕佑泽坐在对面笑了笑,温润清和,“既然三弟明日要同你一起去皇宫,我也就稍稍放心些。既然无事我便回去了。”
“本王派人送你。”慕辰景看向他,“刺客的事我会和父皇细说的,倒是你,安心在宫里养着,就别操心我们的事情了。”
话说得不轻不重,颇有几分怪罪的意思。
苏年锦知道慕佑泽一向不喜欢与他们几个王爷过问政事,如今他来太子府,也不过是怕慕宛之被太子摆一道。太子自小只尊重大皇子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也能出言不逊,看来他的野心愈发大了。
“太子也是怕你劳累,回去好好养着,莫让我们担心。”慕宛之看了看慕佑泽,浅浅一声,“明日我与太子一处去皇宫,到时候再去看你。”
“嗯,务必要查清楚这件事,别伤了和气。”慕佑泽缓缓立起身来,唇角依然隐着笑,似乎永远是不会怒的,“还是让锦儿送我到门口吧,她带路细心。”
苏年锦第一次听人喊她锦儿,犹如在唤一个乳臭未干的丫头,如此顺其自然又不欠妥当。
太子仍派管家送他二人出来,待行到太子府前,慕佑泽忽然对身侧的苏年锦轻道:“自古不由人,生在帝王家。”
有风划过耳畔,她能听出凛冽的味道。
像很久很久之前,他们日日流离居无定所,风划过耳边,就是这样的味道。
白水绕东城,孤篱上暮鸦。
一日妾入宫,三日妾断发。
公主和亲去,王子葬冷洼。
日午鸟歇啼,青山披红纱。
六月天飞雪,疏磬夕阳斜。
富贵本无根,徒做枝上花。
自古不由人,生在帝王家。
自雍帝葬身在高台之下,这首歌谣便传于大街小巷,小至垂髫老至妪妇都会唱。她也是跟着他学的,只是比别人多知道一句,彼时她见他唱这歌谣时,眼睛里都是存着泪的。
本是八句歌谣,如今是七句,恰恰少一句——帝后两无好,白骨委泥沙。
六月天飞雪,疏磬夕阳斜。
富贵本无根,徒做枝上花。
帝后两无好,白骨委泥沙。
自古不由人,生在帝王家。
她深深吸了口气,看着月牙露在云层边上,对着目盲的慕佑泽笑道:“原来怡安王也听过这歌谣。”
“不只听,亦信。”
他将头略低了低,知是她的方向,而后浅浅一笑,“回去吧,好生歇歇。”
“嗯。”苏年锦点了点头,而后看着他被小厮扶着上了马车,锦袍被风一带,如一绸华美的江山。
坚毅、沉稳、清澈。
她笑笑,倘若他不是眼睛眇了,这江山又何曾能落到慕辰景的手里。
坐上回府的马车,苏年锦掀起车帘一角借着烛火看着京都的一切。青石砖墙,老旧的长街,静寂的房屋,月光在树间的投影……马车拐过一个又一个胡同,她吸着夜间的凉气,想着往前种种,唇角一笑:沐原,倘若这世间的风景都有你来陪我看,那这阴谋算计盛世杀伐刀光剑影又算得了什么呢……
回到王府已是寅时三刻,天际微微有些鱼肚白,泛着一丝红霞如缎带一般。苏年锦以绢帕掩唇打了哈欠,行了一路她终是累了,不觉想起儿时,好似每天都会跑上十几里路的,那样轻盈的步子,大概此生再也不会有了。
“主子你终于回来了,四爷刚走不久,等了你一夜。”允儿在府门口等她,见她下车忙走上前去。
“府里怎么样?”苏年锦看了看她,边进王府边问。
“昨儿被五爷搜了个遍。”允儿有些嫌恶样子。
苏年锦倒是没有过多惊讶,这样一出棋如果只是单单把慕宛之困在太子府也就太不好玩了。
“其他人没事吧?”
“昨日王妃闹了一场,其他都没事。”
“她出来了?”苏年锦步子缓了缓,仍向前去,“出来也好,对付冷若冰山一样的五爷,还得是王妃。”
允儿抬头看了看前面的背影,心里一顿,暗暗想着她到底是个通透的人,看什么都跟明镜儿一样。
一路穿花拂柳行至月拱门时,苏年锦却倏地一顿,返身细细听着自远方传来的琴音。门壁上头垂着一丛丛的绿萝,鲜厚的枝叶与晨曦的湿露一同打在她翠绿的烟笼杏花同色衣袂上,她就站在扶疏的花丛里,借着一丝明色静静地听。
清冽哀婉,仿若一把利刃,一下子就插在心口上。
铮铮琴音,不疾不缓,只这样淡淡地弹奏在清晨花间,漫过长长的石巷与宫殿,阆苑与曲桥,划入荷池,滴进水央。芙蓉花与杜鹃摇摇曳曳,那琴音清清渺渺,隔着茫阔的天地,一下子就与她心弦上的那个曲子不复重叠,于是世间再没了功名熏利,再没了钩心斗角,只一脉清澈韶华,开在她那支清白玉的梨花簪上。
“这是哪里来的琴音?”她搭手伏在月拱门壁上,略略回身问。
“大概是府中的琴师,听这声音,倒像是从东院儿那里传来的。”允儿也侧身听了听,“主子可要过去?”
“不必了。”她嗅着空气中海棠花的香气,折身复又向前,“你且去告诉木子彬一声,王爷暂时无碍,只等进宫后就回来。再者,今日府中严禁任何人进出,非办不可的事情由管家派专门的人去办。还有,除笔札房、更房与司房外,庄园、随侍、茶房、书房和祀堂处的人都全部严查身份,一个不漏。”
“是。”
“以往王爷有病都是秦姐姐照顾,你现在也去知会她一声,让她吩咐厨房煮些治咳疾的药,面子上的事还是要做做的。”
“知道了。”允儿低头应下。
苏年锦着实累了,也顾不得她,只奔着向西厢而去。
背影清寂,琴音更盛。
兴庆宫前圈着一泓湖,有杨柳倒影,鱼儿嬉戏,林中之风扑面,泉下之水叮咚,乃入夏最好的乘凉之地。
此时慕宛之与慕辰景皆跪在长三十三尺的锦毯上,毯的另一头,是宝座上信手拈茶老气横秋的庆元帝。
“太子你无碍吧?”庆元帝沉沉问了一声,似乎也有些累了。
“回父皇,儿臣无碍。”慕辰景看了看自己左胳膊上的伤,顿了顿,“只是这次刺客事件迅速传遍京城,刺客又是三弟门下侍卫,儿臣怕……”
“三子府里,怎么出了这样的混帐东西。”庆元帝将目光移到慕宛之身上,声音依旧沉洌,“若让外人看去,还以为你们兄弟自相残杀,让朕颜面何存。”
“儿臣回去定好好追查这件事。”慕宛之紧锁了眉头,只一副担心忧虑模样,“随侍将太子刺伤,是儿臣的罪责。”
“东南战事最近有些吃紧,前朝余党又没有剿除,眼下又出这档子事,你们也都归归心。”庆元帝哀叹一声,绣着黼黻的锦袍抖着自檐下荡来的风,“太子既然无碍,就赶紧调动兵马增援一下东南,朕需要你的具体计划。”
“是。”慕辰景低了头,唇角一抹笑意。
“还有……”庆元帝顿了顿,看向慕宛之,“太子负责西北,三子就多注意一下前朝余党的事吧。燕朝建立十年,几乎每年都要闹乱子,那些余党不灭,朕便一日不心安。”
“要不要查抄韩春临的家,我们已经忍太久了!”慕辰景有些恨恨忽而插嘴,“这几年也没什么动静,白白让他当着二品京官。既然我们早知道他是叛党首领之一,为什么不早抄了他!”
“朕也有此意。”庆元帝叹了口气,“这几年也毫无用处,大抵是发现我们也在利用他了。”
“儿臣以为不急。”慕宛之浅浅发话,声音不轻不重,倒更似商量,“既然现在余党那么猖狂,不如就用他一探,顺着他再去抓别人。”
“可是观察他都好几年了,也没有什么大动作,叛党愈发猖狂,反让他占了便宜。”慕辰景半眯了眸,“不如敲山震虎,给叛党一记教训!”
“三子可有什么主意?”庆元帝略有沉思,转头看向慕宛之。
“咳咳……咳咳咳……”慕宛之忽然握了拳,不停地喘气。
“可是受寒了?”庆元帝向前探了探身子,“咳疾不重吧?”
“谢父皇关心,已经快好了。”
“嗯,多注意些身子。”
“封韩春临一品官吧。”慕宛之皱了皱眉,只是转瞬又变成淡淡的神色,“一个月内,儿臣定给父皇一个交代。”
“嗯,好。”庆元帝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顿了半晌,“昨晚委屈你了,待会让御医给你拿些宫中的好药,回去也好生歇着。”
“是。”慕宛之低眸,余光瞥见慕辰景一张阴沉的脸。
庆元帝沉沉吸了口气,宫外盛开了成片的一串红,魑魅妖娆,犹如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