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破密集防守的办法  冠军之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队友的帮助下,马凯确实获得了一些机会,其中有一次非常有威胁的机会,马凯的射门几乎就要叩开汉诺威3的球门了。如果不是汉诺威3的门将恩克表现出色,将足球扑出去的话……

但是这也足以⊥马凯的支持者们感到兴奋了。

马凯自己也仿佛看到了希望,所以他并没有因为这脚射门没进而有什么太遗憾的表现。

他相信自己的状态很好,也相信自己的队友还会不断给自己创造机会。

那么这场比赛他进球是迟早的事情。

甚至他现在已经不满足于只进一个球了,他想梅开二度……不,是帽子戏法

梅开二度已经满足不了他了,只有帽子戏法才能够让他压过荣光的风头。

如今的马凯也有信心完成帽子戏法。

※※※

“这场比赛马凯得到了队友们更多的支援,但是机会是有限的,当马凯获得的机会变多的时候,荣光得到的机会就少了……”中央电视台的解说员段浩然有些抱怨,他认为拜仁慕尼黑的球员这么做有些偏袒马凯了,这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他的这个想法代表了绝大多数收看这场比赛直播的中国球迷。

一时间,在网络上有不少人都在骂拜仁慕尼黑的球员们——这些球迷其实并不是拜仁慕尼黑的球迷,只不过是因为荣光在拜仁慕尼黑踢球,所以他们看拜仁慕尼黑的比赛。

这些人当中会因为荣光变成拜仁慕尼黑球迷的人存在,但是毕竟少。

一旦荣光换支球队,他们也会跟着转换支持对象。比如就在一个夏天之前,这些人都还在为云达不莱梅的联赛冠军叫好呢……

他们是荣光的球迷,只支持荣光。

看到拜仁慕尼黑球员更多的给马凯传球,而不是荣光,他们在大骂拜仁慕尼黑球员的同时,也在为荣光感到担心。

如果这场比赛马凯表现出色,荣光在球队进攻中的主导地位会不会因此受到威胁?

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在之前的比赛中,谁都看得出来,荣光在球队进攻中的作用有多重要。所以有媒体表示马加特正在考虑以荣光为和核心来重新设计球队的进攻。

马凯则将被淘汰出局。

但是现在,如果让马凯逆转了。虽然说荣光的地位不会比现在更差,但……谁不希望自己喜欢的球员表现的更好,在球队里的地位更重要呢?

※※※

机会少,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机会。

拜仁慕尼黑的球员们其实并没有太厚此薄彼。在给马凯制造进攻机会的同时,也会把足球传给荣光,只是比起马凯的那种集中获得一波进攻机会不同,荣光的进攻机会是穿插其中的。

荣光在禁区前沿拿到了球。

汉诺威3的球员们已经布置好了防线。这场比赛从一开始,汉诺威3的战术就很明确,那就是坚决打防守反击。

先以不丢球为首要目标。

没办法,谁叫拜仁慕尼黑的攻击力太强大了呢?

其实很多球队在面对拜仁慕尼黑的时候,都会选择防守反击。

以为拜仁慕尼黑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和拜仁慕尼黑对攻,尤其是在拜仁慕尼黑的主场和他们对攻,那绝对会死的很惨。

不过荣光对打阵地战并不陌生,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

因为他初登欧洲赛场的时候,正儿八经效力的第一支球队是云达不莱梅。而云达不莱梅是一支崇尚进攻的球队,他们虽然也会打防守反击,但是整体战术还是进攻,这是他们的名片了。

因此云达不莱梅的对手们知道了他们的风格之后,也会有不少球队选择和云达不莱梅打防守反击,先防住云达不莱梅的进攻,然后伺机偷袭。这套战术在荣光到来之前,是很好用的,一旦云达不莱梅的进攻线进不了球,他们的后防线就会出问题。

但是在荣光去了之后,云达不莱梅的进攻质量大大提升,很多球队还没等到反击的机会呢,就已经丢球了……

接下来,自然就被云达不莱梅强大的进攻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碾压。

后来随着云达不莱梅的成绩越来越好,面对云达不莱梅的球队不再是防守反击,而是死守了,他们的防守更严密。

这个时候,也更考验云达不莱梅破密集防守的能力。

还好在云达不莱梅有一个米库,阵地战的传球能力非常好,荣光也受益颇

而且荣光到在云达不莱梅的后期,也逐渐开始学习如何在禁区前做最后一传,也增加了云达不莱梅的阵地战能力。

所以实际上荣光是有着非常丰富的阵地战经验的。

有人以为荣光速度快,所以他就擅长打反击,不擅长应付密集防守。荣光确实很擅长反击,但是其实荣光同样也不怵密集防守。

现在,他拿球面对汉诺威3的防线,在禁区里,禁区外,都是密密麻麻的

汉诺威3这个时候有八名防守球员在禁区里外,再加上拜仁慕尼黑的七名参与进攻的球员,这距离球门三十米的区域里挤了十五个人,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缝隙。

一般来说,荣光应该选择传球,他毕竟不是一个真正的进攻组织者。

组织进攻这种事情应该交给更专业的人来。

不过拜仁慕尼黑的这套首发阵容里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组织进攻的人。

巴拉克是这里面最接近这个位置的人了,但实际上他更擅长控制节奏,以及自己破门得分,让他做更精细的组织进攻?他还差点火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