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既然父亲都开口问了,他也不好再说话,只能冷眼看戏。
像有烈日直晒在沈奚额头上,她渐出了汗。
傅老爷毕竟是傅侗文的亲爹,又和大儿子想得不同了。
他一直疼几个儿子,只是最管制不住、最敢惹祸的就是傅侗文。虽说虎毒不食子,但小虎崽子养大了,又是一只擅长捕食的老虎,就不得不防了。
一个儿子和傅家两百多口,孰重孰轻,不用权衡,一定是要牺牲前者。
可这半月,傅老爷听那院子里的情况不好,也时有心疼,想到了过去傅侗文的诸般好处。眼下再猛一听沈奚的话,更是可惜那个没见着的孩子。
沈奚的话,牵动了傅老爷心底一丝对三儿子的情感。
傅侗文身子弱,爱胡闹,不喜被管束,至今不留一点血脉。面前这个姑娘既有本事让他留,那就是好事。有一就有二,还有个盼头,到底是亲生的儿子,不能眼看着他被关在铁笼子里就这么没了……有个女孩子去,宽宽心也好。
“送过去吧。”傅老爷做了决断。
沈奚如蒙大赦,握着帽檐的手指都酸胀起来,方才太入神,想等这一句,关节攥得煞白,她自己却都不晓得。傅大爷见父亲允了,也没再阻拦。一个姑娘,翻不出什么天去。
“跟我来。”傅大爷对沈奚说。
傅二爷留在书房里,陪着父亲。傅大爷倒背着手出去,唤来老爷的心腹,嘱咐着送沈奚去三爷那儿,当着下人的面,还说三爷那里没住过女人,让给沈奚添置些东西。
傅侗文是被老爷的人看着,老大也插不得手。
下人接了皮箱子在手里,沈奚在傅大爷的注视下,微颔首告辞。
“说不准,日后还是要称你一声弟妹,”傅大爷低声笑,“雪大,慢些走。”
沈奚又点头:“谢大爷。”
她跟上提箱子的人,直觉傅大爷还在背后观察自己。雪大,这么一小会儿,地面上已经积了浅浅一层雪,踩上去,雪散了,即是黄土。
过了正院,沿着仆役房的院子走下去,是条陌生的夹道。
沈奚过去住的院子极小,临着后花园,从未去过傅侗文住的那个院子,只听丫鬟说过,他的院子,和她是一个对角,离得远。“想来,是为了避嫌吧,才把少奶奶你安排在这里。”丫鬟是这样猜想的。
沈奚见有七八个仆从,带着枪,守着个垂花门。
应该就是这里了……她一颗心在嗓子口上,上不去下不来的,跟着送自己过来的人停下。听他们低声交谈,约莫是,老爷送来个姑娘,是三爷的人。
锁被打开来,那仆从还客气着问,是否要替她将行李送进去。
沈奚摇头,接了自己的皮箱子走上三级石阶。
她踩着雪,见到眼前穿堂时,身后已有了落锁声响。
这几个月他就是这样,被锁在这里?被锁着,长枪防着?
穿堂的大插屏前坐着个丫鬟,在扇着扇子,熬煮着药。平日不该在这里熬药,但在被软禁的地方,三爷又不是计较的人,也就这样没规矩地凑合了。
丫鬟没见过沈奚,还以为是老爷交代送补品来的人。
“搁那里吧。”丫鬟乍一抬头,愣了。
“我送上去,你看着药。”少年跑出,也怔在那儿。“沈……”他嘴巴张了会儿,才震惊地跑上前,“沈小姐是如何进来的?”
“三爷呢?”沈奚将皮箱子放下,急着问,“三爷在哪儿?”
“在里头,”少年倏地红了眼眶,“几日没出来了。”
沈奚越过少年。
“沈小姐,”少年又说,“我们被困在这里——”
“我知道,我知道……”她眼不瞎,耳不聋,书房和门外是什么状况,她全看得明白。
沈奚丢下少年和丫鬟,脚下不停地穿过间厅,一步快似一步,到了正房门前停下。门虚掩着,她手放在上头,竟没有力气推门。
隐隐听到里头,有人在说话,听不清。
她慢慢地将房门推开,堂屋里暗着。外头下雪,天灰蒙蒙的不见光,屋里不点灯,没光源,再加上这一屋子的家具都是红酸枝的,颜色重,更显晦暗。
正对着自己的罗汉床空着,小巧玲珑的盆景架上有一株黄香梅。
话音从左边的帘子里传出:“几时了?”
这几个字轰然在耳边炸开,沈奚眼眶一热,手背挡在嘴上,慢慢地掀了帘子。
谭庆项本就准备出屋子,是被傅侗文叫住的,他还没回傅侗文,却先看到了沈奚。谭庆项一霎吃惊,但很快就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来,他对沈奚打了个眼色,将她留在这屋里,自己却挑了帘子离开。纵有千百问,也留在后头。
沈奚鞋底有雪,走一步,留个带水的印子。
路上的艰辛,还有方才面对的所有都散了。她眼前,只有躺在床上的人。
傅侗文穿着睡衣,头枕着手臂,合着眼,像不再计较今夕何夕。
沈奚和他同床共枕那么久,能有感觉,他眼下人很不舒服的样子,他不舒服时,就喜欢头枕着手臂。那只手还习惯性地握成拳,是一种克制的隐忍姿势。
沈奚想上前,握一握他的手腕,给他把脉。
身子却像僵住了,一点都动弹不得。
眼前水雾模糊的,不敢眨眼,怕眼皮一动,他人就不见了。她像回到那上百人挤在一处的车厢里,动不得。
傅侗文透不过气,好似察觉到什么。他脸微微从手臂上挪开,用了力气,撑起身子来。刚才偏过身子,掀了锦被,就看到了她。
天昏暗,窗外都是雪,在飘扬的雪前,昏暗光里站着的女孩子……
四目相对。静的,没半点声响。
他低头一笑。
又费力地换了口气,低声、苦笑着说:“你这样子哭,三哥心脏受不住的。”
这是在同她说笑,因为见不得那脸上的泪。
脸上的泪水冲下来,顺着下巴,全数流到了衣领里。
人是怎么跌跌跄跄地摔到床前,偎去他怀里,她全然不知。
“三哥,”她哭得透不过气,来来回回都是一句,“三哥……”
这一哭就是一个小时,起初是大哭,后来成了小孩似的抽泣。哭得太用力,她身上一时冷一时热,嗓子哑了,哭得眼泪止住了,人还抽抽搭搭地喘着气,趴在他腿上。
寂寂地抱着他的腰,眼泪又流出来。
傅侗文滚烫的手臂搂着她,要将她的人抱起来。沈奚眼睛肿得疼,怕被他看到这样肿胀的眼,执拗地抱着他的腰。
他不得已,抱不动她,只好用手指摸她的脸,替她抹眼泪:“地上凉。”
见她不听话,又问:“上床好不好?”
像有一把火,烤着她。沈奚被这体温惊醒,他在发烧——
她胡乱挣开他的手臂,掌心压到他额头上:“你在发烧?”
“不妨事。”他笑。
怎会不妨事?她肩上、手臂上都冷湿着。
沈奚慌忙离开他,解开纽扣,把大衣扔到了地上,再脱皮鞋。
长袜丢到地上的一刹,她终于发现他的目光还在自己身上。一个女孩子当着人,把长裙掀起,长袜脱下,露出光裸的小腿——
她当他是病人,不觉什么,意识到他是男人时,才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我坐了三趟火车……还有轮渡过来,又是雨,又是雪的,”沈奚仍带着浓重鼻音,小声说,“你抱着我不干净,寒气重……所以才脱衣服。”
她光着腿,白皙的膝盖冻得发青,双脚踩在大衣上:“路上太脏了,至少要擦一下。”
他等她说完,对外唤:“金苳。”
帘子后,一个小厮仿佛凭空冒出来:“三爷?”
“去准备热水,沈小姐要沐浴。”傅侗文浑浑噩噩烧了几日,人是虚脱的,说这样简短的话,气也不稳。
小厮应了,即刻去准备。
“他一直都在这里?刚才也在?”怎么没留意到?
“一直在。”他答。
像傅家这样的人家,丫鬟、小厮都是跟在近前伺候的。
在别的院子里,都还有丫鬟直接睡在床脚下。傅侗文是家里最随性的一个,不喜这些,虽不至于有丫鬟温床暖脚,但也早习惯了小厮在套间陪住,随时照应。
“那我们刚才……他不是都听到了?”
她别扭着,可猜想这是规矩,也不好明说。
傅侗文瞧出她的窘迫:“你不习惯的话,我让他搬到外头去。”
“那也不好,”刚才来第一天,就把近身伺候的心腹遣出去,人家该怎么想?“这是你的屋子……我没什么不习惯的。”
女孩子的口不应心,落在他耳中,反而像撒娇。
他望着她,等她自圆其说。
“反正,我又不和你睡在一处。你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安排,原样就好。”
“不睡这里,是要去哪里?”他反倒是问。
“这么大的院子,总有地方能睡的,”她回身,指东面,“刚才进来,我瞧见东面是有个屋子的。”
院子里有这么多人,都是追随他多年的。这才是头次来,就让大家眼瞅着她直接睡到他房里,也不晓得大家要如何揣测了。总要避讳些,装装样子也是要装两日的吧?
傅侗文看她的小表情,忍不住笑:“你倒是看得仔细。”
“嗯……”那么大的屋子,又不用刻意看。
两人被小厮打断。热水备好了,他来请沈奚去沐浴。
沈奚有了借口,仓促离去。
等她再回到堂屋,床上的傅侗文已服过药,睡熟了。
窗外的雪下得急,没到四点,已经像要入夜。
窗帘早早被掩上,只为她留了一盏灯在房里。
“三爷吩咐了,姑娘不必拘束,要睡有床,要看书,自己也能找到,”小厮不太放心,“小的就在门外头,姑娘有事就叫。还有三爷的睡衣要是被汗透了,要换干净的,衣裳就在床角,劳烦姑娘了。”
“麻烦你。”她客气着。
小厮笑笑,将厚帘子替她放下,人离开了。
沈奚有满腹的话要说,可也不急在今日。她借着灯光,在里外套间观赏,方才进来,一心要见他,看什么都是晦暗、幽深的,眼下再看,却又大不同。
没多会儿,困倦上涌。
她撑不住了,只得轻手轻脚脱了鞋,上床。
还说“要睡有床”。这里一张床,一床被,不过是又骗她和他同床共枕……她暗自腹诽,悄悄地钻进被里。这被子里的温度和他体温一样,高得骇人,沈奚用手去摸他的睡衣,还没有发汗,衣裳是干的。她看了眼柜子上的景泰蓝时钟。
睡两个小时,看看他汗发出来没有,发出来了,再换睡衣。
如此想着,她将手心压在他背上,安心地入了梦。
……
六点时,她手心被他的汗濡湿。
眼没睁开,人已经迷糊糊地摸到床尾,拿了睡衣裤。
她不敢掀开被子,怕招风,将床帐放下来,又抱着睡衣钻回到锦被里。
一粒粒纽扣解开。
沈奚先将他胳膊上的衣袖褪下来,想从他身下把压在背后的睡衣拽出来,人难免贴上他,生疏费力地将上衣给他穿好,去扭衣扣时,傅侗文的手指已经滑到她的长发里——
“你醒了?”她在黑暗中问他。
他手指轻绕着她的头发,不应她。
“衣裳都湿透了,我给你换下来。”
他一笑,还不说话。
沈奚把纽扣都系上,又喃喃着说:“你靠过来点,要换裤子了。”
沈奚摒弃邪念,摸上他的裤腰。
……
“好了,”他低声说,“我自己来。”
裤腰上的细绳解了,他又笑问:“盯着我做什么?”
沈奚被他取笑得面红耳赤,急忙地背过身。感觉着身后人脱掉长裤,换了新的。
傅侗文系好裤腰上的丝绳。从他这里一径望下去,虽不见光,可也能依稀瞧出哪里是她裙下的小腿、脚踝和光着的脚。
“为何不在上海等我?”他将下巴搁在她的后肩上。
两人见了数小时,这才算说起正经话。
沈奚把来龙去脉说给傅侗文听,他听到电报那里,对段孟和的身世并不意外。早猜到这个人背景不俗,他本想在下船后让人暗中调查,却因为家里的束缚,没来得及做。
沈奚讲到后头,他愈发沉默。
她脸皮薄,有意隐瞒了“有孩子”的荒谬话。
都交代完,傅侗文也没多余的话,把她说过的话又理了一遍,总觉有蹊跷。
两人都静了好一会儿。各怀心思。
一个是因怕有破绽而忧心,一个是因隐瞒真相而忐忑。
有人叩门。
沈奚下床去开了门,是丫鬟说,听到里头有说话声了,想着三爷从午饭后还没进过东西,来问一问,是否要吃些什么。傅侗文汗也出了,烧也退了,有了胃口。
起先沈奚还疑惑,为何这回是丫鬟,可一看自己身上穿着的中式睡衣,还有扔在床下的汗湿的衣裳,大概猜出,这又是傅侗文事先交代的。怕她头次住在这儿,被小厮瞧见了过于拘谨,所以换了丫鬟来伺候。
傅侗文洗漱了,用膳完,到了十点。
这一院子的人都保持着默契,认定沈奚是要和傅侗文在一个屋、一张床上过日子的,也没说给沈奚准备房间。丫鬟伺候完傅侗文,将新的衣裳放到床角,再次告退。
傅侗文几日没下地,难得在屋子里多走了两步,人披着衣裳,在太师椅上坐着。
“方才你说的话,有个地方很是蹊跷,”他问,“你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想一想,和我父亲说的每一句都很要紧。”
此事是瞒不过的,日后两头碰面,万一问出破绽,更会惹麻烦。
可终究是女孩子,猛让她说,也很难。
沈奚嗫嚅半晌说:“我说……和你有过孩子。你父亲听到我这么说,可能是动了恻隐之心,就放我进来了。”
有过孩子?傅侗文十分意外。
“是为了配合你二哥的话。”她急忙补充。
难怪。
孩子这事,是他一直不肯妥协的东西,也是父亲的心病。
傅侗文沉吟半晌,一言不发地探身,将她人拉过去,抱到了腿上。灯下影中,搂抱着她。
“我何时在你这里留过孩子?”他问。
沈奚支吾着:“又不是真的。”
“想骗过旁人,先要骗过自己。此事要再议一议。”他笑着说。
这有什么好议的?沈奚窘得要起身。
可惜他这病人力气大得很,不让她逃。哪怕没力气,她也不敢硬挣脱,怕伤了他。
“还说了什么?”他再问,仿佛真当了要紧事。
“还说……是在纽约没的,”她小声回,“就说了这些,没别的了。”
“我人在纽约不到半年,先有后没,很是仓促。”他指出破绽。
“半年足够了……”不必医学生,也会懂这个。
“又是何时养出来的?”
“谁还会刨根问底,问到这个?”
他安静地笑着:“仔细些,不会有坏处。”
“耶稣诞节,”她犹豫着,“或是,新年吧。新年气氛足,适宜做这些不成体统的糊涂事……之后,一个要回国报国,一个试图以孩子要挟挽留,难免争执吵闹,心中郁结……”便没了。
鱼儿咬了钩,她还在算着日子,并未想到是捉弄。
“我们是三月上的船,这样就对上日子了。”
傅侗文始终在笑,高烧后的一双眼漆黑发亮,浸过水似的,瞅着她。
沈奚想着,说着,忽然脸一点点红了,人也不再吭声。在广州那样黏腻,也没有这样子……又或许是当时就有这样子,她没留心。可现在,她很明显地知道,抱着她的男人有了身体反应。
深更半夜,两人穿着睡衣依偎在一把太师椅上。
下去也不是,坐着也不是。说话也不是,装傻也不是。
他晓得她觉察了,低着声,压上她耳根说:“眼下没力气,做不得什么。抱一会儿就会好。”
傅侗文讲几句话,又心不在焉地抚摸她的手,指腹柔柔滑过她手背上的暗青色血管,眼里有风流的神气。她定一定神,发现他依旧生龙活虎。
还说抱一会儿就好……净是骗人的话。
他也是觉察自己定力没想象的好,低声笑说:“你还是下来好了。”
这话说的,仿佛是她强要坐在他腿上……
沈奚晓得他喜好嘴上讨便宜,竭力劝自己不要和病人计较,不言不语地从他膝盖上下来:“我去弄一下床。”
“不是很想睡,”他牵她的手,引她去一旁空着的那把太师椅上,“来,坐这里。”
两把太师椅当中,有个长方形的茶几,镶着大理石。
傅侗文看她坐了,人也离开,一是为了分散想要她的心思,二是去给她倒茶喝。
方才下人在,不好做,也不好说,眼下没外人了,倒是想伺候她喝口热茶。
外头的书桌上有一壶茶,方才小厮留下的。
傅侗文提着个茶壶,趿着软皮子缝的拖鞋,披着褂子回来。于灯影里,他额前的一绺发滑在眼前头,噙着笑,倒像是旧时画上走下来的人……
倒也不对。沈奚胡乱想,深夜画上走下的都是美人,窗外深夜来的该是狐狸精或女鬼,都不该和一个七尺男儿有关系——
他左手拿了两个一式样的茶杯,放它们到茶几上,缓缓注水。
随后,茶壶放下,他复又落座。
太师椅雕着繁复的云龙纹,椅背正中镶了大理石,铺盖着白色的狐皮。两人偎在各自的小天地,或者说,两把太师椅和一个小茶几,是他们的小地方。
她手肘撑在小茶几边沿,望他一眼,记起那句: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央央这一趟从上海回来,总喜欢盯着我瞧?”他取笑她。
“……是在想事情。”她心虚地低头,喝茶。
他用的是“回”。
是,她回来了,不再是茫茫无依。
他也不抢白她:“什么事?说来听听。”
“你这次被困,难道……真没预料到吗?”
傅家是什么状况,她并不十分明白。可傅侗文是这个圈子里、宅子内的人。他不该如此被动,哪怕有一点警觉,都不该落到这样的地步。
“在纽约,我收到过父亲的电报,也设想过这样的状况,”他默了会儿,说,“只是没想到,我父亲会做到这样的地步。”
她惊讶:“那你为何不躲开?起码避一避风头?”
“如果我在返京途中逃离,我父亲会动用各种手段,瓦解我的生意。他背靠着北洋军,我在这个时局里,完全没有胜算,多年积累皆会付之东流。”
傅侗文握了茶杯,轻啜了口:“我若回来,起码我父亲会认为,他能管教好我,或是至少能从我手里接过生意去。所以我在回京路上,决定赌一把,赌他虎毒不食子。”
他又道:“再有一点,傅家家产,我也是志在必得,所以必须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