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带着空间穿七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 俞青山作为一家之长,他这一天不会出门,有人过来的话, 他要负责招待。

除了亲朋后辈,还会有附近的小孩子会来串门。

家里长辈留守, 小辈基本都会出去。俞向海除了去外婆家里给外公外婆舅舅他们拜年之外, 还要去厂里他爸的朋友、给了照顾的那些长辈领导拜年, 俞向安除了外婆那里之外,也要回厂里拜年,比如说她的上司王副厂长, 比如严余珍他们, 这些都要去一趟。

两个小的可以去的地方更多,在这个时候只要家里不是穷到底的,都会欢迎小孩子过去, 人气越旺越好,他们拜年之前衣兜是空的, 转了一圈回来, 他们的衣兜就会变的满满当当,这时候他们就会回家一趟, 把收获放到他们专门的小盒子里,然后再出去继续拜年, 这一天攒下来的花生瓜子、甚至是糖果,珍惜着点吃, 足够他们吃两个月。

在今天起床的时候, 俞青山纠结了一会儿,他今年过年有两件新衣服,一件是小女儿送的, 一件是二儿媳妇孝敬的。

他左右对比了一下,,最后穿上了二儿媳妇送的这一身,感觉这一套更精神一点。

过年嘛,就要穿更有精神的衣服。

看到俞青山的选择,俞向安摸了摸鼻子。

有点心虚。

俞向晏则是暗地里冲着温如真竖起了大拇指。

俞明杰和俞向居他们两个今年外面穿的都是新的,俞向居一早起来也是在看着自己的新衣服美滋滋。

没多久,穿了新衣服的俞明杰过来了,他的新衣服是叶七佳做的,俞向居的是赵巧娘做的。

他们一般都是捡上面不要的旧衣服穿,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要是布票足够的话,他们能有新衣服穿,新衣服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得的。

穿上新衣服,他们会更小心一些,免的弄脏了。

他们两个在附近的人气不错,一早上起来特意问了几句过年的吉祥话,在附近转了一会儿,在早饭前,他们衣兜已经满了一次了。

大部分都是花生,炒黄豆之类比较便宜实惠的东西。

糖果一般一家就只会给一颗,家境不富裕的一颗糖都没有。

这其中还有一些红包。

他们家也准备了糖,不过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来拜年的早的小孩就有机会得到,来晚了就没有了。

俞向安现在还没结婚,她去给别人拜年,也能收到红包,不过金额都很小,或者说这时候普遍都很小,一分两分,多一点的五分,再多一些的就是一毛二毛,就是那么个意思。

俞向清去外婆家拜年,然后就被姚翠芬带在身边,姚翠芬和秦强年纪备份辈分在那里,给他们拜年的人挺多,这期间不乏没有结婚的小伙子小姑娘。

温如真和温毅真虽然也是县城人,但是他们在这里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这种时候也不适合上门拜年,所以就在家里帮忙招待来拜年的客人。

中午临近饭点的时候就差不多撤退了,关系不到位的不好在中午打扰,有蹭饭的嫌疑。

俞向安回来之后,把口袋里的红包清出来,这时候的红包很多都是自己用红纸裁的,他们家就是买了一些红纸,然后用剪刀剪成差不多的大小,然后用浆糊粘上口子。

她今天转了一圈,遇见的领导都给了她一个红包,他们给的都不会太少,不会给一分两分,王副厂长给的红包最大,给了她5毛钱。

俞向居和俞明杰看到她的这些红包,十分羡慕,他们收到的红包比她要多得多,但是他们收到的红包除了自己亲人给的外,其余的都是一分钱。

5毛钱比得上他们50个红包了,他们今天收到的红包根本没有50个这么多。

“看来他对你的工作能力很满意。”俞向晏摸着下巴:“要是不满意的话,不会过年的时候包这么一个大红包给你。”

俞向安也是这样的觉得的,她一点都不谦虚:“我也对自己很满意。”

“哈哈哈……”

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气氛正好。

这个时候没有后世那么多娱乐活动,过年是一年到头最热闹的日子,大家脸上的欢喜也是真的,很有气氛。

俞明杰和俞向居他们是坐不住的,吃完午饭后就兴高采烈的走了,他们是小孩子,有特权,今天能收到很多好吃的,要是在外面走走逛逛,遇到熟悉的人,甜甜的说一句新年快乐,就能收到一个红包,一分钱也能买到一小颗糖了。

虽然他们的压岁钱最后都会被大人用各种理由帮他们保管,但是收到时的那种快乐,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俞青山的两个女儿还没出嫁,没有女儿回门,所以他们就去了秦家。

秦丰兰不在了,但是她的孩子还在,他们去外婆家理所当然。

赵巧娘本来也可以回的,但是她爸妈去世之后实际上她就没有娘家了,丁敏秀如果是正常出嫁的话她会回来,但她不是。

年初二是个普遍回娘家的日子,舅舅表哥他们都陪着媳妇孩子回娘家去了。

一般只有自己有出嫁女要回来,才会错开日子。

大舅舅生了两个儿子,二舅舅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的女儿早就出嫁了,今年怀着孩子,不方便回来,小的女儿小时候被拐了,一直没有音讯。

他们来到秦家,就只有秦强和姚翠芬在。

姚翠芬拉着俞青山说昨天来拜年的一个小伙子,“昨天来拜年的我瞧着这个不错,他叫李玉明,比小清大两岁,他也在供销社上班,不过他不是在柜台,跟向海媳妇不一样,他在仓库……”她详细的说起了这个小伙子。

俞青山听得很认真,俞向清在旁边一脸无奈,说的那么认真,好像有什么戏一样,人家就是正常的来这边拜个年,说完就走了,跟她也就打了声招呼的事儿。

姚翠芬:“就是有个问题,他自己已经是工人了,不过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他妈的这份工作以后估摸着可能会给他弟弟,他爸是家里顶梁柱,不会那么容易退休的。”

退休了以后工作可以传,但是级别资历那些可不能传,退休后,孩子顶班,那就是从头再来了,收入腰斩都不奇怪,这种情况下提前办理退休很吃亏,一般人都不会考虑。

俞青山也在叹息。

这种有工作的人家真不好找。

只能是那种家里人丁比较单薄的,有权有势可以安排的那种他有自知之明,齐大非偶。

俞向清:“爸爸,外婆,你们别病急乱投医啊,呸呸,不是病,就是别着急,我会努力的,这种事急不来。”

俞青山没说话了,是啊,急不来,慢慢看,她回乡下去了,他们在这里依旧可以帮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年初三,他们一家回乡下,回爷爷奶奶那边,他们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

他们家在县城并不算太好,但也不会太差,但是就是这不差的日子,比起乡下已经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

乡下人一大家子一年到头,挣来的工分除去粮食之外,也就分三四十块钱,俞青山一个月的工资就四十多了。

虽然他们吃的粮食都要买,但只要粮店正常供应,不需要去黑市买高价粮,每个月多少有剩下的。

年初三,俞家很热闹,每年俞青山他们都是年初三回去,跟大家伙一起过团圆年的,这就导致杨慧丽要是要回娘家,她年初二就会回去,要么就拖到年初四再回去,年初三她就不走了,留在家里招待二叔一家。

还有她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她们会尽量挑人比较齐的日子回来,比如年初三。

这样的话,她们不仅可以见到爷爷奶奶爸妈,还能见到二叔和堂兄弟堂姐妹。

这对于俞青保他们来说,年初三是比除夕夜更团圆的日子。

俞青山他们一大家子到的时候,俞满蓉和俞满红都带着她们男人和孩子回来了,俞家的屋子在这时候就显得很小,全部站在屋里转个身都难,要坐到外面的院子里才能有比较宽敞的空间让他们说话。

俞向安这是第二回 见到两个堂姐,第一回是俞满昌和许小娟结婚的时候。

她们嫁的不远,都在隔壁大队,人选是杨慧丽精挑细选的。

杨慧丽给她们在范围内挑了自认最好的一个,够勤快,能养活自己和孩子,未来的公婆不会蛮横不讲理,不会磋磨儿媳妇,妯娌不能太难缠,家里也不能太穷,要是家里四面漏光,那样不就是害了女儿吗?

她这两个女婿都比较符合她的条件,看着大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现在她们姐妹两个已经分别是两个孩子的妈了。

跟俞向安和俞向清年龄差的不大,但是她们看上去要老成不少。

天天在地里干活,被太阳晒,自然衰老的快。

两个姐夫有些沉默,围着一起,听俞满昌说砖厂的事。

年后再做两个月,他就要回来,到时候要在大队里烧砖,然后建大房子。

他们家俞满屋和俞满生还没有成家,他们结婚要有自己的屋子,不然他们的对象不好找。

之前没有一起做好,是手头不太宽裕,现在要是一步到位做成了砖房,那这条件,基本上大队里的姑娘都能找了。

而且乡下地方宅基地不难批,批下来后可以随自己心意建造,俞满昌就想建成俞向安那种的,有专门的厨房、洗澡间,他自己会烧砖,材料不用出钱,出人力就好,乡下汉子什么都不多,就是力气多。

木材山上有,拿着队长批的条子就能去砍,唯一需要出钱的,就是屋顶的瓦片和请人帮忙要做的好饭好菜。

这比起来,节省了一大笔钱。

要是卖力气就能得到一座砖砌成房子的话,他们愿意拼尽全力去卖力气。

俞向晏对这个也很感兴趣,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为他下乡的地方做什么,这样一来,他们在那里可以过得更好,可以和当地人弄好关系,这对他们的以后有好处。

男人在那边说的热火朝天,女的在另一边围着说话。

温如真是话题中心。

她是新媳妇,大家之前都不认识她,自然好奇。

她家的事,在这边就只有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大伯娘知道,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俞满蓉和俞满红说了很多夸奖的话。

这对姐弟两个,长的是真好。

比他们这里的知青长得好看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