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母鸡抱窝养鸭娃
文瑾早就想好了,二伯在家,干活吧,不够有劲,说话却要必然算数。文瑾不用想都知道,钱先诚这样迂腐的人,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来吗?别把一家人都带进沟里爬不出来了呢。
没了他,文瑾就可以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了。
送走了二伯,文瑾便开始创业的第一件大事——种地。杨家的水洼边上,还有两亩多没有被淹,或者水退下,露出了这部分。文瑾请王继善帮忙,买来几十斤稻种,照着书上所讲,开始育秧。
古代先哲,关于如何种水稻的文章,还是不少的,文翰拿着书,逐字逐句给文瑾讲解,再请了村里的匠人在一边参详,竟然真的做出了育秧床。文瑾忽然想通了,忍不住笑起来:这不就是炕吗?至少和炕的原理是一样的。
文瑾每天晚上在育秧床点一把火,用麦衣把火苗盖上,让它慢慢燃烧,袅袅白烟,顺着砌出的烟道,在育秧床里游走,从另一头的烟囱里排出,整个育苗床便达到了合适的温度,种子浸泡后又用了草木灰和砒霜水灭虫灭菌,在蓬松的土和树叶在一起腐朽制出的肥沃土壤,渐渐发芽生长。
文翰每天都过来看看,有时拿着书对照,看文瑾的操作是否正确,同时,他也感慨:“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呀。”
这次试验的成功,也让韦氏对文瑾动不动说是书中写的话,绝对信服了:“难怪说秀才不出门,觉知天下事,书上所言,并不虚妄。”
“我还不是秀才呢,等哥哥再多读些书,咱们懂得可就更多了。”
“嗯,是啊。”韦氏对文翰读书的态度,更加的支持。
“这……”
“唉,真是船破偏遇顶头风。”文瑾叹息一声,刚才欢欣的笑容也消失了,默默地把背篓拿回到屋里。
山窝村不过四五十户人家,不到两天,就有人知道文瑾拿钱租抱窝老母鸡的事情,有人背后笑话她呆子,还有人找上门来:“钱小哥,我家也有一只抱窝鸡,你租不租?”
“哎!知道啦。”
看着文瑾在后院垒出鸡窝,让五个老母鸡每只孵化二十个鸭蛋,韦氏和文翰,又好奇又好笑,文瑾才不管他们什么态度呢,天天给母鸡喂食、喂水,打扫鸡窝,有个老母鸡是个生手,文瑾还抓着它的爪子,让它学着定期在蛋里搅一搅,让鸭蛋受热均匀呢。
闲暇时间,文瑾的精力都投入到池塘里。鸭子还没孵出来,猪粪先放进去了,这叫养水,水里的水肥,微生物才容易生长,鸭子孵出来,才有食吃。
原来不是给鸡几个蛋,它都会抱窝的,还要鸡身上发热才行呀。白忙了半天,文瑾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就在山窝村外,那个认出她是女子的老太太,正提着个篮子,里面放着一只老母鸡,溪水边上走,一副准备给鸡洗澡的样子。
“唉,苦命呀,他娘早就没了,和爹、祖父一天做豆腐卖豆腐,谁想他爹去冬得了伤寒,也去了,昨晚和祖父磨豆腐,老头摔倒,腿折了,他去请大夫呢。”
“文瑾,不会让老母鸡抱窝,孵鸭子吗?”韦氏毕竟还是农村人,并不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给文瑾建议道。
那大娘扭头看了来,脸上严肃起来,略略顿了一下说:“这娃,给什么钱呢,你抱去孵蛋吧。”
除了这个,文瑾还大量挖掘蕨菜,蕨菜根洗净了,磨成糊状,加水滤去渣子,沉淀,下面褐色的淀粉,可以做蕨根粉,不管凉拌还是加汤,都是营养又美味的食品。而渣子和滤液,加碱土煮了之后加入玉米面、豆皮、麸子,可以做猪食。
文瑾干脆把篮子借过来,提着回家了。
老太太不好意思了,不过,很认真地想了想,点头:“行!”
“哎呀,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文瑾猛拍脑门,“鸡是个笨蛋呀,并不认识自己的蛋,给它什么它就会孵什么的,我都忘了这茬了。”
文瑾开始了第二步的计划。她仔细询问过,这里若是再屋外养猪,除了怕狼、熊等祸害,村民是没人偷盗的,她放下心来,在水塘边的荒地上,建起了三个猪圈。圈里有供猪晚上睡觉的小房子,还有白天在外面活动的露天地,石头垒墙,防止猪拱塌圈墙,光这一项就去文瑾一千多铜板,把她心疼的。接下来,文瑾便要买猪仔了,她当然没有这方面的经营,大山伯自告奋勇来帮忙,刚开始,文瑾也不敢贪多,才买了三头,先试一试。
“呀,是你。钱家小哥,我这只鸡,不爱下蛋,光是抱窝,我要把它放在凉水里浸一浸,它身上不热了,就不抱窝了。好容易天气暖和,本想让它下蛋,好换点钱零呢,瞧,这个懒鬼。”
池塘的冰完全消融,可鸭子呢?这里虽然有卖鸭蛋的,但却因为饲养人少,很少有卖鸭子的,把文瑾难住了。
韦氏见文瑾很会安排,倒是欣然接受了养猪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