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啥呢?”
叶大娘说完,停顿了一下,让亲家母好好琢磨,接着说道,“后来我跟老头子寻思着,可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外屋的八仙桌上,挤满了一大圈的人,有叶秀荷娘仨人,还有终于能就餐的刘春娘俩和赵秋月娘仨。
东屋还是热闹非凡。
叶大娘知道这是要告状,笑了笑,“孩子惹你了啊?该揍还得揍。不过大妹子呀,不是我说自家女婿多好。
一个闪身,她进到了小葫芦内,对着红地毯上高高耸起的物资,蹙起了眉,到底该随什么礼呢?
别说闺女,就是儿子,以前那些大户人家为啥让孩子上书院?他们又不愁吃不愁穿的,可不就是想孩子出息。”
就如她教导自己一对双胞胎一样。孝顺祖父祖母还说得过去,至于叔叔伯伯、婶婶大娘的,他们个个有儿有女的,还轮不到你们兄妹俩人去尽什么孝心。
她6岁的小兄长可真机灵,11岁的三金都比不上他呢。你们喜欢在我兄妹俩的炕上蹦跳是吧?
关平安低头看了看地面上垫高的木板,再伸手捏了捏麻袋,有玉米粒,也有地瓜干,高粱米,还有些不多的粉条,估摸这是她娘之前找王大妮介绍购买的口粮,这是还没用上粮票?
见大家没提,连婆婆也没哼一声,叶秀荷自然更不会出言想问,更不会让俩孩子去给他们老婶送饭菜。
关大娘闻言又叹了口气。
——里面堆积了不少东西,上次剩余的野猪腊肉骨头和装了荤油的罐子,几个麻袋正靠在墙角。
今天都亏了她堂姐,还说自己瞎讲究,她还不是不带孩子上门!
叶秀荷摆了摆手,“你再客气,我可生气了。”说着她立即倒回院子,喊声自家俩孩子吃饭。
叶大娘垂下了眼帘,揉着自己的膝盖,“你呀,别愁这些,住远点就远点呗。只要咱孩子孝顺,他们就是逃到天边,都会惦记父母。这要是不孝的子孙,就搁在咱眼皮底下,都没用。”
关大娘叹了口气,“到底是离得太远了。”
出了外屋,关平安看了看天色,抿着嘴看向仓房,迟疑地又扭头看了看东屋,终究还是摸了一下荷包里的钥匙。
空荡荡的仓房堆着从老院搬回的一点口粮和两麻袋的糠,还有早上从供销社拉回来的东西。
后来我老嫂子就说了,你想孩子干啥?她日子过得好好的比啥都强,你们是能护着她一辈子还是两辈子?”
瞧这折腾的,尽是自家人饿肚子,谁想出的搬家必须暖屋?合着都是让你们搬新家,得先饿上一顿。
“这有啥?”叶大娘哈哈的笑了两声,“要照你这么想,那些儿子出息的搬到县里省里,老人还不得哭坏啦?”
“吱!”
“嘿嘿,你也赞同我的想法,看来是真没错。”关平安点了点它小脑袋,“我总不能真的一直不拿东西出来,是不是?”
“吱!”
“好!咱们就这么愉快决定。先一点一点的来,等我爹习惯,应该就不会怕。有了我爹配合,我娘也就不是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