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唯一能做的  小生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唯一能做的

事情还是朝着韩女士预感的最差的方向发展了。

甚至比预想中的最差还要更差。

伊斯梅尔和他的弟弟,在斐国琛赶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醒来的可能了。

尽管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还动用了救援直升机。

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对于原本就重伤的人来说,肯定是致命的。

更何况伊斯梅尔和他的弟弟还是离冶炼炉最近的两个。

送来五个人,最重要的两个人都死了。

剩下的那几个的家属,就觉得铜棒那么小的厂肯定不可能负责到底。

土耳其的公立医疗是免费的,但出动直升机的这种肯定不在免费的范围之内。

斐一班赶紧一个电话打过去:“怎么回事啊?你怎么搞得和撤侨似的?”

等他把货运过去了,对方就又说自己没钱。

又欢天喜地地过了一个猪肉管饱的年。

但斐国琛有没有办就这么回去。

这个厂的销量很好,不存在入不敷出的可能。

他原本也只是需要时间想想,要怎么说比较好。

这也是斐国琛逐渐把生产的重点向土耳其转移的原因。

因为物美价廉,产量再怎么提升,也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斐国琛直接跑到人家厂子里面,一驻扎就是三个月。

买方是个很大的国营厂子,这也是斐国琛敢拿了合同就敢开始干的原因。

厂长本来也不是故意欠账,听斐国琛说愿意以物抵债,就满口答应。

厂子小,容易一走了之。

这有什么好确定的?

出去的时候就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就算林聪义在外面一年生一个,撑死了也就十个人。

“有道理!”斐国琛说,“爸爸是忙糊涂了,包机这种事情怎么第一个想到找你,爸爸赶紧给大使馆打电话。”

土耳其锁厂签出去的这一部分预付全款的订单,如果最后不能按时交付。

国内锁的产量一直都比销量要高,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

可是,买家欠他的这些钱他如果不去要,就会导致拖欠工人的工资。

那时候,斐国琛才初入商场,加上欠款的事情,最后被他解决还也挺完美,就天真地以为,上一次的拖欠账款,只是一个特殊现象。

那批胶木粉堆积了很久,一直也没有用。

开工厂的人,如果厂子的销量很好,还经常说自己没钱,多半都和应收账款有关。

一开始,财务室的人都很讨厌他。

为了生计,也为了工友们对自己的信任。

但每次要得都很不容易。

十万块钱的合约,感觉比现在一两千万的订单还要大。

中国的工人撤走后,土耳其的工人还需要善后。

他压根就没有时间再专研技术。

伊斯梅尔的弟弟负责管理土耳其的工人,林聪义负责管理中国的工人。

他甚至把利润的大头,都给了伊斯梅尔,就为了自己能安安心心研究技术。

简而言之,就是先拿货,后给钱。

都等着拿了钱,好好改善一下生活。

在那个万元户还比较稀有的年代。

发送的同时,斐一班也收到了来自【斐厂长】的语音:“爸爸和林工暂时先不回去,林聪义加上国内过去的工人和管理,一共135个人。”

“你还真撤啊?”斐一班之前就是随口开个玩笑,“出了什么事情吗?”

再加上语言的障碍。

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故,伊斯梅尔的家人反过来,第一个觉得林聪义有问题。

于是他就去找当时和他签合约的厂长商量,问能不能把仓库里面那批的胶木粉给他抵充货款。

做与不做,损失都不会太大。

“你不和我说实话,就是还把我当小孩,那我只能去告诉我妈。”斐一班坚定地说,“你什么都告诉我,我才能决定要不要帮你。”

看起来还不是很正规的那种被封。

损失将会是非常伤筋动骨的。

才确定了自己理解的包机,和斐厂长想要的包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对于这个国营厂子来说,其实是有些多余的。

可能是因为斐一班之前联系救援直升机太利索了,一下就减轻了他的很多负担。

一个只对技术感兴趣的人,隔三差五地见到领导就找人家要钱。

然后就是两个工头。

最终都没能成行。

最后的最后,连财务主管都被小小的大白兔奶给收买了,见到斐国琛就说她女儿特别喜欢吃,还开玩笑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斐国琛。

发生爆炸的铜棒厂已经被封了。

怕什么来什么。

头两个订单,钱最后虽然都要到了。

三年的时间,不仅铺开了市场,还做到了供不应求。

斐国琛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着把这匹胶木粉卖给做电器的工厂。

直到斐一班接到了斐国琛的电话,问他能不能搞定包机。

既然只是早半天晚半天的区别,斐国琛也没有再瞒着。

只不过,他们也被很多人拖欠货款。

土耳其的厂子,打从成立开始,斐国琛就只负责技术这一件事情。

斐国琛是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的。

事态很快就发展到了锁厂。

谁会喜欢一个天天上门催债的在自己的办公室坐着。

这也是为什么,斐国琛明明自己就是技术大拿,还要专门找个总工。

生产的困难和要账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

“那行。”斐国琛说,“那爸爸等一下确定一下人数再告诉你。”

斐国琛一行三人才刚到马尔丁,那里的锁厂就被打砸抢了。

没过多久,那个厂子到了一笔款,财务主管和谁也没有说,就第一时间通知斐国琛,让他去找厂长。

在马尔丁那样的地方开工厂,自然是方方面面都需要搞定。

明明是人家欠你钱,你还得要求着人家、哄着人家。

在那个吃顿肉都还算是大事的年代,大白兔奶自然也是稀有美食。

所有和外界打交道的事情,全都是伊斯梅尔在负责。

然后,很幸运地,又接到了第二个大单。

他慢慢观察,发现这个厂的财务室,全都是刚刚怀孕或者家里有小孩的。

说到最后,语气因为着急,而变得有些孩子气。

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但是,那个时候塑料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

敲定了公务机,斐一班在要钱付定金的时候,还发语音邀功似的酸了一句:“可以啊,斐厂长,你儿子这么生活作风这么奢靡的人回国都没有舍得订公务机。”

“没事为什么不能和我妈说?”斐一班才不要相信这样的鬼话,“工人都回来你为什么不一起回来?我这就去告诉我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