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军史学家在研究这场决定中日两国国运的济南会战的时候,都对日军的托大表示了无比的惊讶。
首先从兵力上来说,日军投入了第二中岛(正武)师团,第九松浦(宽威)师团和第十一本庄(繁)师团。
总计六个步兵旅团,十二个步兵联队,三个骑兵联队,三个山炮兵联队。。。
总兵力大约为七万人,严格来说已经刷新了日军侵华记录了。
而青年军投入的部队则是第一师张自忠部、第五师俞作柏部、第六师戴岳部、第十五师顾品珍部、第二十一师陶均部、第二十八师朱建德部、第二十九师刘明昭部、第三十师范石生部八个师外加坦克装甲第一旅顾祝同部,共计二十万人。其中第一师张自忠部和第三十师范石生部驻防在博山,控制着淄河上游,坦克旅也被调到他们身边。第五师,第六师,第十五师,第二十一师目前就在济南四周,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本庄繁师团。而本庄繁师团显然也察觉到了危险,虽然两军相隔最近的只有不到五公里,本庄繁依然是按照宇恒一成的命令紧缩防守,虽然对于这个命令本庄繁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认同的。
第二十五师薛岳部、第二十七师朱培德部则从日照出发,他们的任务是配合海军夺取青岛,至于海军怎么去对付胶州湾的日本舰队那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了。
历史学家针对这个数据和布置做出如下评论:“实在不能理解日本人从哪里来的自信,居然认为已经在欧洲打出名号的青年军以二十万之众无法对付他们的七万人马。难道中日之间军队战力比已经达到1:3甚至1:5乃至1:10了吗?更为惊人的是宇恒一成,面对中**队再明显不过的合围意图,他不是积极进取各个击破,而是摆开战线,做出一副等中**队上来送死的样子,难道他打算用恐吓的方式把中国人吓跑吗?”
宇恒一成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战争比的本来就是错误,犯错多的一方死亡,犯错少的一方胜利,没必要苛责,也没必要去追求极度的完美,就这么简单。
与此同时,既然宇恒一成摆出这样一个希望决战的态势,白崇禧自然也就不客气了。他立刻定出了一个调子,就在临淄,我们要替死难的同胞报仇,在这里,我们要打垮日军二个主力师团,把他们逼进济南城。各参战部队立刻被动员起来,御寒物资纷纷下发,现在连各连队的伙夫都知道,马上要打大仗。
12月10日,预定攻击时间的前一天,白崇禧冒着飞雪亲临博山,视察坦克旅,青年军装甲顾问德国人古德里安一同抵达。在和顾祝同,王振华,蒋鼎文,钱大钧,刘峙等坦克装甲旅高层一起视察了该旅之后,白崇禧指着该旅的二十八辆猛虎民七型轻型坦克和2 辆民七式装甲车向古德里安问道:“真的不需要步兵为这些铁家伙开道?用他们直接冲击日军真的能得手。。。”
历史恰恰和宇恒一成开了一个大玩笑,白崇禧根本就是一个疯子,他根本就不按套路出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坚固的进攻发起阵地,因为他手上有一张大王牌。
这是一个让敌人兴奋的彻夜难免,让自己人慌乱的不知所措的消息。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被孙文称之为祸首的王振宇自始自终都没有就这个事情发表任何意见。而孙文在胡汉民,廖仲恺的游说下,也忍住了签发罢免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命令。
这个夜晚最辛苦的要数坦克旅的技术维护人员了,每辆坦克和装甲车都在接受严格的检查。考虑到北伐严寒的天气,所有车辆都换用新型防冻油。所有零部件都进行检查和涂油,对于任何一个隐患都不放过,特别是猛虎轻型坦克。这也是德国顾问反复要求的,毕竟打起来如果坦克趴窝那就是个笑话了,士兵用人力都不可能推动的。。。
自战争爆发一个多月以后,中日两国终于要决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