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二上春风楼  七品封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梁瑞民闻言大喜“果然能保证我梁家出一个秀才的话,老夫就免了你五百两的欠债。”

“一千两。”

“六百两。”

“成交。”

科举乃是朝廷抡才大典,绝对不能轻视。李炎卿成功的用价格,维持住了国家大典的脸面和地位,心中大为欢喜。

他继续道:“若是此事不成,我自然分文不收。不过若是此事能成,光免六百两的债可不成。府里,乃至学道那边,难道不需要运动么?这个活动经费,梁翁怎么也要破费破费。”

“这个我懂。只要我梁家能出一个秀才,银子不是问题。只是新会那几个县的考生家中也极有家财,你办这事,能有把握?”

“一切包在我的身上,包梁翁满意。”

“那便好。今晚上的酒席上,你放心,有老夫为你帮腔,由不得那些老不死的不低头。你不就是要收田租丁税么,保证他们都肯乖乖交钱。不过那秀才名额的事,你可绝对不能说三名。老夫的梁家,要占两个,只能给他们一个名额。”

“这个好说,不过本官也有条件。香山除了田租丁税,还有一条,就是官司。现在各族都在乡间自行处理刑讼,本官这里没有什么生意做,今后这刑讼之事,乡里禁止私自调解。须得有官府出文书,才能具结,否则休怪本官无情。”

几句甜言蜜语,把秦蕊珠的怒气就说没了大半。她本来就是羞大于怒,好哄的很。事实上,这种半过线又不过线的玩笑,李炎卿一直没中断过,职场扫扰这事,用在秦蕊珠这个未亡人身上,有独特的情趣。

他接着又道:“科举是抡才大典没错,这香山县的读书人,难道就不是读书人了?他们之所以科举不利,只不过是因为本地学风不昌。而本地学风不昌,则是因为这地方太穷。读书又看不到希望,也就没人读书了。本官让这里的人,重新看到念书的希望,怎么看,也是对他们有利的大好事,怎么就成了坏事?”

梁瑞民对于这方面权力的重要性,显然理解的也不充足,马上就点头道:“好说好说。我们原本也是替大老爷分忧,既然您想把权力收回来,我们自然没有不遵之礼。白天的时候,大家说话有些过火,等今天晚上,让他们给大老爷当面赔罪。”

大明朝奉行吏不下乡的政策,乡里发生的官司,基本都是本族的族长出面裁决。所谓刑简政清,其实是宗族势力侵夺了官府的执法权。某圣君在位,一年死刑案十几起,不是说治安真的那么好,只是那些死刑都被乡里的土财主执行了,官府执行的死刑没多少而已。

一般的官员,也不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乐得把官司都推到下面。可是李炎卿心存高远,一心要在香山呼风唤雨发家致富,这种官司审断权,他怎么可能交出去?要知道大明这个时代,春秋决狱完全合法。知县的裁量权,高到恐怖的地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