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匪患  第三极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每年的十月是大批粮食、农产品交易的高峰期,阳高县城这段时间比其他时候更热闹繁忙,各色商人都窜到这个不大的县城,从中寻找商机,本地粮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不但做倒手生意,也外出收购,寻求更大的差价。

利益总是和风险共存,外出最大的威胁就是土匪,坐匪一般问题不大,当地人都有渠道可以解决,大不了多交点买路钱便是,唯一让人担心的是流匪,捞到好处便走,而且不管抢的是谁。

张知事现在就为这事头痛,接连几日,万庆永、德兴裕的掌柜都来找他,原因只有一个,在靠近外长城附近出现了一股流匪,毫无顾忌的抢劫过往商人,已经造成了很多条道路上无人敢过。阳高这地方虽说有铁路,但要命的是除了铁路就是古道,大批粮食都要靠人背马驮到阳高,几家粮商不但自己损失了不少银钱,还因为流匪的出现,造成县城粮食价格上涨,差价微乎其微,这样下去,就别想赚钱了。

“张知事,请您上报省府,迅速剿匪!”

“张知事,此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县府税费减少,可不关我等的事!”

一番吵吵,张知事头大如斗,上报请省府派兵剿匪不是什么难事,可一来要时间,二来不管谁来,都要县府出一大笔钱,难说还要摊派什么剿匪费、开拔费之类的。

“诸位,剿匪自然是要办的,只是这费用……”

他话音刚落,屋中一片沉寂,按理说出些钱也是应该的,可众人心中有些打鼓,关键是出多少没个定数,不事先说好,等兵来了,那他们就只有挨宰的份。

“张知事,咱们不是有民团嘛!我看他们给康利洋行押运,就没出过问题,张知事下个令,让他们去!”

张知事先是面上一喜,随即又愁眉苦脸道:“有民团是没错,可他们从未打过仗,这还没什么,要命的是我没法命令他们去……”

想想也是,民团要是被流匪剿灭了,他还得召集众人出钱,请大同或者天镇的驻军出动,“好,那我就去试试。”

这倒是条路子,张知事动心了,一脸笑容,“我去没问题,只是大家怎么也先说个数,我也好和他商量。”

“流匪都没有固定的盘子,多数时候都是抢了就换地方,只要找到他们的行踪,剿灭不是难事。”有土匪出身的常风在,赵子梧也觉得问题不大。

几个掌柜凑到一边嘀咕了一会,“张知事,我们的想法是县府出两千大洋,我们几家凑个三千,五千大洋请民团剿匪如何?”

“这个问题不大,只要将两挺重机枪带上,那些流匪绝对没有信心抵抗。”常风很清楚匪的特点。

数目倒是可接受的范围,只是五千大洋,赵子梧会同意吗?“诸位,是不是少了点?”

消息让赵子梧一喜一忧,喜的是流匪有驮马,那就不会走难走的小路,从南边那条大道来的可能性更大,他可以调整部署,以南边大道为主,忧的是流匪人不少,不知道手底下这些人会不会怯战。

众人又凑到一堆嘀咕,这次有了争执,好一会才说道:“张知事,这民团能不能剿灭这流匪还两说,我们也怕了冤枉钱,你能不能和赵子梧商量下,咱们先出这么多,等流匪剿灭,咱们再给些补偿如何?”

楚峰看了看,觉得可行,“团长,要不我带人去?”

民团的目的地是外长城的守口堡,昨日赵子梧了很长时间了解这股流匪,也许是一路抢得顺利,流匪的路线有迹可循,他们一路从东往西沿着外长城行进,到了丰镇后,又沿着几乎相同的路线往回抢,赵子梧判断这股流匪很有可能是从察哈尔来的,他们从阳高与天镇之间的山脉进入阳高地界,速度很快,大概是来捞一票就回去。

送走这位县老爷,赵子梧急忙派人去康利洋行将常风叫回来,然后找来楚峰,三人紧急商议。

“张知事,要不你去和赵子梧说说?县府出点,咱们也出点,请他去剿匪。”有人建议到。

本县父母官突然造访,让赵子梧很是诧异,“张知事,有事让人告知便是,怎能劳您大驾亲自来呢?”

“流匪也没有重武器,我担心的只是咱们的人没经验,交手后吃亏。”楚峰说道。

到了下午时分,常风没回来,估计今天应该是没事了,赵子梧吩咐手下休息,望着士兵啃着干馍馍,赵子梧思讨着老师的建议,野外吃的问题是要想法子解决。

两个随从从门口进来,抬着一个大箱子,张知事伸手打开箱子,包扎好的银元整整齐齐的码在箱子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