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这个古香古色的房间,赵子赟目不斜视,仿佛周围的一切事宜和他无关一般,老蒋此时在低头看文件,抬头瞟了他一眼:“子赟来啦,坐,我还有点没看完。”
赵子赟心里好笑,他知道这是一种手段,先晾凉自己,只要自己站着不动,老蒋不会让他等多久的。
确如他所料,见他老老实实站着,老蒋很满意,随便又看了几眼文件,便起身来都他面前,示意他坐下说。
要说军事,赵子赟确实不如大哥,但察言观色,他可比大哥强多了,等老蒋坐定,他才用半个屁股坐在他侧面的椅子上。
“上次在庐山,我就想和你好好谈谈,只是事务缠身。”
“委员长日理万机,国家大事没有一件可以马虎的,子赟对委员长是钦佩不已。”
吹捧的话谁都喜欢听,老蒋也不例外,闻言他脸色缓和多了。
“你大哥也是一代英才,可惜早逝,我常和其他人说要是你大哥凡事都听我的,早就可以取代张学良坐镇北方了。”
“委员长高瞻远瞩,大哥虽然有些事做得不妥,但对委员长还是敬仰有加,只是他没能在委员长的教导下成为国家有用之人,也许这是命数。”赵子赟脸上露出一丝哀伤。
“不过子悟有你这个弟弟应该很欣慰,你很年轻,很有前途。”
“委员长英明!这是我从和日本人的合同中想到的,只是如果日本人让步压德王,我估计他们会要一些补偿,到时候还请委员长能够支持。”
“谢委员长抬爱。”
看脸色、听口气赵子赟就知道过关,他决定送个礼给老蒋,也为以后的事做些铺垫。
“你年轻,失误总是难免的,我也就是看到这一点,才会对傅作义、阎锡山的要求置之不理,他们是小题大做,不用管他们,这一两年稳住日本人才是根本,我听说这次你占了日本人不少便宜?”
“委员长,来的时候我也仔细想了这个合同,我发现不好之处也给国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只是让我有些被动,下次记住了,别太想着占便宜。”老蒋以长辈教育晚辈的口吻说道。
“委员长息怒,有些人总是要为自己想的,打着一些口号,就是要掩盖自己真实的意图,对于这些人,委员长没有必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恐怕是修铁路。”
“想不到你年纪轻轻,能看出这里面的奥秘,好,很好!只是你经验还欠缺,这次和日本人合作,你就不该以省府名义和他们签合约。”
老蒋真被他感动了,这年头敢不要名声的,那是要很大牺牲的,赵子赟此举其实也就断了他的仕途,省主席估计怕是到头了。
老蒋有些诧异,面前这年轻人还是有些政治眼光的,塘沽协定他妥协的目的几乎就是赵子赟所说的意思。
“那属下就放心了,日本人要修就给他们修,以后铁路又带不走,我再提一些苛刻条件。”
有些无赖,不过确实是法子,没了察哈尔八旗的内蒙还完整吗?
恐怕不是听说,赵子赟相信合同的副本早已在老蒋的办公桌上,这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他露出他这个年纪应有的笑容,略带激动的说道:“委员长,这事算是歪打正着,我当时只是想着恶心下日本人,故意让底下人抬高价码,还准备着怎么应付日本人的还价,谁知他们就答应了,尤其是那生铁,我根本没想到昭和制铁会同意。”
“不错,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不像有些人,动不动就要和日本人打!也不看看眼下是什么局势,我总是说攘外必先安内,可有几个能真正了解我说的!”老蒋有些激动了。
“委员长说的是,我大意了,如今弄得里外不是人,好在察哈尔没怎么乱。”赵子赟很诚恳的认错。
这恐怕是免不了的,老蒋有些犹豫,日本人的胃口他是知道的,“你觉得日本人会提什么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