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琴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知道越多,越不自由。而他又不能像王卓然那样被关起来,好在赵子赟承诺这一切三年见分晓,不长但也不短,吴伯琴不知道赵子赟所说的三年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不过他选择了相信,相信这个突入沈阳给他带来新希望的年轻人。
“那好,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和我们现在用的不一样,我计划新建一条生产线,如果可能,全套从日本购入,这可以减少不少麻烦。”
“行,这事我来办。”
“至于九二步兵炮,我们现有的设备完全可以生产,机器厂近期已经突破了千吨级水压机的仿制,并计划一年内生产十台一千吨以上的小型水压机,到时候炮管、炮弹都不是问题。”
“吴先生,第一兵工厂的生产不能放松,十三式步枪改进后,各师反应还是不错的,短期之内我们还是要以这枪为主要武器,何况外界盯着我们,产量太低会引起怀疑,吴先生放开手脚,不用担心多了没去处,我们还要靠卖武器赚钱,其他的机枪、火炮也是一样。”赵子赟说道。
“行,我会考虑的,只是还有个问题,如果两个兵工厂加上机器局都运作起来,用钢量会很大,外界倒是不用担心,麻烦的是钢铁厂是我们和德国人合资的,这产量增加,收益不增加他们会怀疑的。”
“用其他地方的收益做成假账,该给德国人的不要少,这样他们就不会提出查账。”
吴伯琴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二人随后又谈了一些其他事,叶弼亮那边的通讯与雷达研制吴伯琴不太清楚,不过王卓然这边的装甲车开发和坦克设计他是知道的,除此之外,王卓然还涉及民用部分,如发电厂设备,技术已经突破,美国设备抵达后,机器厂已经开始进行试验生产,至于矿山、制革以及化工厂的一些设备早已生产出样机,就等运到各厂试验定型。
从兵器工业集团总部返回,赵子赟的心情是愉快的,这回美国运来的大批设备对他助力极大,尤其是在一些精密设备上,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出什么,但他知道,最多两年,察哈尔的制造水平将极大提升,很多设备将不再依靠进口,这对未来中日战争爆发后,靠自己解决供应问题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赵子赟很清楚日本人很急于修好这条铁路,这不但能够强化他们对蒙古的影响和控制,也间接威胁着自己,算是为武力占领察哈尔埋伏笔。
赵子赟装出迷惑的神情,想了想道:“哦,是了,好像是有这么会事,不过桥本君,我记得我当初同意的是护路队可以由你们军方派遣,但并没说是驻兵啊?”
“就说上次的合同,你们倒是提供了图纸,后来我才发现,你们居然不告诉我三八式步枪和我们的子弹不通用,我还在头痛这事怎么办。”
赵子赟呵呵笑了:“是了,我忘了你知道的比我还多,以后这些事我就不操心了,都交给你。”
“当然了,我自然不会让老朋友为难是不是?反正合同里也没有明确,我想,着军服就着军服,只是桥本君,你也得替我想想,察省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还得说服其他人是不是?”
“意思就是你们派遣来的军人可以带武器,但不能着你们日军的军服。”
桥本正康很怕和他谈条件,每次都逼着他要小心应付,在赵子赟这里只有漫天要价,没有就地还钱一说,不过他现在办的这事可是大事,必要的代价还是要出的。
桥本正康真想抽自己一个耳光,明知对方胃口大,他应该先说数量,没等他回答,赵子赟有一脸愁容:“桥本君,这些弹药不会要钱?我最近有些紧。”
“什么?”桥本正康中文再好,也没闹懂他什么意思。
“赵主席,还请考虑我们的请求,这事在我们双方协议中早已明确,只不过提前了一些罢了。”
“这个我知道,二哥,不要着急,后续的生产线我打算秘密建,放在右翼四旗。”
察铁公司进入,自然大批日本人也来到张家口,民众的情绪又被此事点燃,骂声再起,奇怪的是赵子赟并没有加强察铁附属地的警备力量,桥本正康不敢相信赵子赟居然会留这么好的借口给自己,他请示公使,并给土肥原拍了电报后,决定试探一下。
“赵主席何意?”
桥本正康心如明镜,他阴着脸道:“赵主席的意思还是可以办的嘛,既然说到朋友,我相信赵主席自然有办法说服其他人的。”
桥本正康有些晕,这有区别吗?
赵子赟不置可否,扬了扬手里的文件:“提前一些?按照合同,只有铁路修好,你们才派驻护路队,现在就派人来,你的问题倒是解决了,我可要应付民众的骂声,桥本君,你说这事我有何好处?我看还是按照协议来办嘛!”
“驻兵?不对啊,我记得合同上是护路队,桥本君,你可千万别告诉你你们打算派军队过来?”
打死桥本都不信他会不知道!看来这厮是打子弹的注意了,“要不然我们提供一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