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 自己挖了个坑  第三极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工业方面的合作还有不少小的,不过都是兴中牵头,由随后进入的日本公司具体商谈,十河信二这次重点之一还有贸易,他在张恒设立办事处,与永兴、光华达成协议,三方共同开展察哈尔和满洲、日本本土的贸易,也就是走私,主要大宗商品为察省的皮毛、猪鬃,满洲的大米和日本的、人造丝、药品、橡胶等,同时,由兴中公司出面,替察省采购华北沿海的盐、河北的。

陈振林打断他的话:“考虑太多是不行的,察省已经这样,如果南京有意见,我们也好以此搪塞日本人,总之我认为是不吃亏的。”

赵子赟苦笑了下:“就是因为察省贡献大,真要走私起来,会很明显的,那老蒋……”

一个龙烟铁矿,就能勾起日本人极大的兴趣,察铁应过于敏感,渡边二郎随即便请兴中公司的十河信二立刻飞赴张恒,参与谈判,将龙烟铁矿作为兴中公司的第一笔在华投资业务。

“子赟,再说了,这关税把持在那些人手里,你不是不清楚,他们走私起来,可也是肆无忌惮的。”

“那是自然,赵君还有其他要求么?”

日本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赵子赟却是头皮发麻,这个坑到底有多深,坑里有多大的火不得而知,心中有些后悔过于想占便宜了。

土肥原回到平津,和多田俊回报后,开始和外务省一同操办此事,授意察铁和陈淑珍进入实质性的的商谈,而此时,日本军方之间的矛盾便体现出来了,华北驻屯军很想自主推动此事,土肥原作为关东军派往华北活动的人,其取得的成果自然不能算在驻屯军头上,加之他和赵子赟商谈的是经济上的事情,远不如政治上那么重要,多田俊也没太当回事,他也不会想到这事会弄出乱子来。

核心领导层没意见,随后的扩大会议却是反对声不少,俞鸿钧就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么做对日本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察省不但会进一步被孤立,还将成为日本人的帮凶,彻底摧毁中国的民族工业。

想了想,赵子赟道:“其余的只有一点,宋哲元怎么折腾我给土肥原先生面子,不干涉,但别把我牵扯进去。”

民族工业?赵子赟不置可否,政治、军事不行,工业又能怎样?民族工业都集中在沿海,越发达,日本人开战后的红利就越大,他巴不得从经济上将其摧毁。

涉及走私,自然和冀东有瓜葛,殷汝耕便搀和进来,日本人是主子,赵子赟是恶霸,他谁也不敢得罪,任凭察省各种办事机构入雨后春笋般在冀东设立,当月,日本商人便从冀东走私到察省白两百万公斤,人造丝六百万公斤,布一千捆,汽油煤油两千多箱,光人造丝一项,永兴就能获取差价一千五百万元,还未算这些东西给察省带来的税收。

走私一事老蒋其实没有什么办法,赵子赟这么做反而能够让走私有那么一点约束,至少两百多万的关税还是秘密回到自己手里,他只是忽略了孔、宋家族在其中的损失。

那一个小头来堵住南京的嘴,核心领导层是没意见的,俞鸿钧虽然达成使命,但心里非常不安,其中利弊他非常清楚,可老蒋答应了,他也不好多说,并且对老蒋密令他关注察省到底走私多少,岁入多少感到深深失望。

受这件事最大的影响便是平津,赵子赟后来说跳火坑居然跳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便指的是这个,平津是华北的经济命脉,冀东和察省联手走私,影响可想而知,赵子赟开心的看到,平津不仅仅是关税损失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民族工业收到打击,可以说,走私直接摧毁了平津的经济基础,渡边二郎和十河信二不是没有预见这个结果,他们认为,此举可以逼迫宋哲元就范,可现实是华北驻屯军和他们的沟通协调不够,他们也小觑了赵子赟的实力和动作。

进入十二月,平津一片萧条,宋哲元压力巨大,现在他不但不能从平津获取收益,还得考虑民生,局势变成这样,他对赵子赟的恼怒可想而知,幕僚对察省如此胆大妄为真的是瞠目结舌,看人家这才叫顺势而谋,占尽了便宜。

如今赵子赟已经把爪子都伸到冀东,胁迫平津,宋哲元如何肯答应?迫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压力,他一边和老蒋沟通,希望南京能够给察省施压,一边和多田俊打着太极,要求天津必须限制赵子赟的走私,否则他不会考虑自治一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