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0章 咸口灵丹,椭圆的「大象」(4K)  诸天:开局越女阿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为两边世界时间流速不同,比例为1:4的原故,赵青这里才过去了二十多天,对应的则是百来天的长期歷经,发生了许多事件。

就像青霄一號法阵“拖曳”著的这颗4179號小行星图塔蒂斯,宛若生状的它缓慢地、不稳定地自转著,將其灰红色的、疤痕遍布的嶙峋外表次第展现,不同剖面交替暴露於太阳的光芒之下,投下深浅变幻的阴影。

当赵青临时有事,不能直接运使“星辰引”,施夷光仓促接手,摄动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在难以降速的情况下,只能让它以高风险的方式从近地轨道飞掠,才顺利压得低过了该点的地球逃逸速度。

总的来说,若非4179號小行星的常態速度在10km/s上下,小於第二宇宙速度的11.2km/s,估计该计划已是宣传失败。

然而,它毕竟距离7.9km/s的第一宇宙速度颇远,条件苛刻,虽然捕获是成功了,但这颗质量约五百亿吨的巨物,此刻却被约束在一个颇为尷尬的高偏心率椭圆轨道上:

近地点距地表仅一千八百公里,仿佛贴著大气层的顶盖掠过;远地点则深入至二十二万公里的深空,几乎触及了月球的引力疆域,受其扰动;

周期四点四天,像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臟,在近地与远地之间反覆搏动。

这並非一个稳定的泊位,摄动效应与潮汐力的阴影时刻縈绕,若非法阵与网链的维繫,它或许早已在洛希极限的诅咒下分崩离析。

不过,某种意义上,4179號也成为了施夷光专注修行的试炼场。

在被教导习得了“星辰引”和太阴、太阳气场后,想方设法处处抵消作用於小行星身上的引潮力,无疑是极佳的磨礪,可迅速强化对新生力量的掌握。

所谓的“筑山丹”,顾名思义,正是一种赵青深入参考、钻研八境级数的“盗天丹”,所开创出的七境层次丹药,可以让六境的修行者直接获取堪比七境搬山的真元爆发力、储量,代之以充沛之极的丹气。

依靠丹劫和洞极丹,施夷光以惊人的成长速度,修出了接近七境的元气力量,再补上这枚新丹过后,她自然又是更进一步。

听上去有些拔苗助长,但完全没什么隱患,且至少能多压制几分“八窍离墟心”的副作用,助力施夷光转修至剑王朝的体系。

正常而言,十年左右的“入梦”时间,想要抵达主世界的下六气境,赵青肯定是轻而易举,在她的高效辅助下,换成猿公,估计问题也不大。

但施夷光的话,恐怕就有些难度了,起码第一次不怎么可行。

这並非是猿公的天赋远高於后者,而是双方对於修行的態度很有差別,其不在於勤勉、用智、眼界、途径,在於纯粹的道心。

到了赵青如今的境界,她早已清楚明白,修行易、修道难。

前者只需循著先贤开闢出的路线,按部就班地苦练,发挥些许创新;

后者却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飞跃,更要超脱於天地法理的框架上,初叩大道之门扉。

道之初容,不可名状。

没有言语可以完全地形容它、描述它。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其大无外,其小无內,见守唯心。

不在於心灵修持的层次高下,而在於心灵之定境、通化之真常,所观角度的变化。

在赵青的眼光中,猿公固然尚未跟得上自己心灵境界的增长,可它见道明道的“角度”,却是几乎相同、无比近似。

这就相当於拿到了正確的道之五象“观行”图,指出了“门”之所在,无论修行、修道,皆是事半功倍。

反观施夷光,她的“道象衍化之神”,应该是跟自己颇有差异,心放非空虚无,沉浸於另一片茫茫川海之中,就像是改换了別的“地图”,故而不可琢磨,无从指点。

所以,暂时转修容易提升的体系,率先增长精气神与感知、算力,甚至为此採用一系列丹药手段,其实正是她个人的选择。

“感觉有些咸,灵茱、普渡果的汁液放得少了些,尝起来不太爽口。”

青霄一號核心主控室內,因位於空间站的中心旋转轴,处於微重力状態,无数面晶屏悬浮空中,显示著复杂的星图、能量流数据与结构应力模型,流光溢彩的数据不住倾泻。

纤细明亮的光丝如同有生命的神经网络,在虚空中有序缠绕、连接,传递著信息与指令。

四周漂浮著若干丹瓶与展开的古老书画捲轴,与现代科技感的控制界面奇异共存,散发出静謐而玄奥的气息。

施夷光便身处其间。

她端坐於主位,穿著素雅衣裙,因失重而如墨莲般散开的秀髮微微飞扬。

她一手轻触光丝,调製著繁复的信息,另一只手则虚按著一份泛著冷光、標题为《前苏~联基於多维空间理论的人造黑洞工程的实况考察》的报告,神情悠然,隨意地回復了赵青的问题,恍若开了个玩笑。

丹药的味道如何,真的有关係么?居然一本正经谈论这种东西?

“咸温?还是咸凉?”

赵青却不以为意,认真地追问道:“督脉感觉怎样?丹气泄下,激衝散化,或许是失重环境导致的?暂时换个舱室看看?”

“好!”立即从这简短的交流中寻得了癥结所在,施夷光露出了期待的笑容,把文献拋在一边,挥手招来了一幅“绘”满了核弹头的“画卷”,携著诸多晶屏、光丝向外面行去。

无需太空衣和气密舱过渡,她直接打开了头顶透明的玄冰壁板,飘飞出了十数丈的距离,眼中紫华一闪而逝,便宛如受到了某股力量的牵引,弹射著来了轮新的加速。

不一会儿,施夷光就抵达了邻近的施工观测平台。

从这里望去,图塔蒂斯的庞然身躯几乎填满了视野,如同一个笨拙而庞大的舞伴,在幽暗的太空舞池中蹣跚旋转。

对於这颗小行星的改造,早已启动许久。

远处,数百艘工程舰船正忙碌作业。

它们外形粗糙实用,多为稜角分明的几何体,唯有功能性凸起和接口——少有人想像得到,这些舰船本是那些伴飞4179號的碎石,诞生於十数亿年前、二百余块大小不一、总质量达数百万吨的天然“卫星”群。

被间接捕获后,碎石们自然成为了隨取隨用的原料,逐渐改造变作了此等器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