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4章 变化 条件  美漫修仙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余杭镇,地处江南一带,南方多水系,河渠交错,湖泊遍地,似这等小镇,在江南不知凡几,

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余杭镇多雨,细雨蒙蒙,如烟似雾下,租一条乌篷船,边欣赏雨中美景,边垂钓,别有一番意境。

这些年来,官府每年征发徭役梳理河道,使得江南河道水系连通,愈发通畅。

时常有文人骚客携妓沿江泛舟而下,一路笙歌,三五好友于余杭附近的湖面上盘桓数日,吟诗作画甚为风雅。

小镇之中不少农户,渔夫也因此有了些额外进项,每当有船来时,便会送一些好鱼好虾、时鲜蔬菜上去,一来二去,倒为小镇多了一项生发。

每年只要有数艘画舫自苏州来此,镇上人家一年的生计便有了保障,不说衣食无忧,也是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余杭镇外,湖面之上,细雨蒙蒙,微风阵阵,湖面泛起涟漪,微风之下,湖面之上成片荷摇曳。

微风吹拂,带来远处画舫的歌舞笙箫,嬉闹之声。

湖面,一叶小舟静静的浮在水面上,船头上,一个青袍书生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手持一根紫竹钓竿坐在一张竹凳上,饶有兴致的雨钓。

蒙蒙细雨落在他的蓑笠之上,颇有几分诗意。

一个同样披着蓑笠的老渔夫坐在青年书生旁边,手里拿着一根青竹鱼竿,陪着这位包船的客人垂钓。

船舱内,借着一盏风灯的光亮,一个不过豆蔻年华,皮肤黝黑的渔家女正守在火炉旁,手里剥着一个碗口大小的莲蓬。

渔家女儿一边吃着莲蓬,一边照看着炉火之上的那一锅烹煮的河鲜,时不时探头看向小船外,眼神带着几分少女的羞涩。

在火苗舔舐下,锅里升腾出白色雾气,锅里汤汁也渐渐变成奶白色,散发出一股河鲜的香气。

船头,鱼竿一动,唐宋手腕一抬,一尾两尺长的金色大鲤鱼便被带出了水面,他熟练的将其提溜出水。

那鱼上了船,颇有活力,在船头板上蹦跳个不停,发出一阵阵砰砰声。

一旁的老渔夫放下手里的鱼竿,上前将这尾鲤鱼,数量从鱼唇上摘下鱼钩,扼住鱼鳃,将其放入一旁的活水鱼仓内。

乌篷船虽小,老渔夫还是专门用木头弄了个小小的活水鱼仓。

也正是多了这个鱼仓,虽然同样是乌篷船,老渔夫的渔船,包船价格比别人足足多了三十文。

“客人好运气,这种红尾的金色鲤鱼可不多见,放在鱼市上少说也能卖出三钱银子。”老渔夫半是恭惟,半是羡慕的看着唐宋。

老渔夫打渔这么多年,还未见过有如此运气的人,这种品相的红尾金鲤都能钓上来。

要知道以往包船客人来湖上泛舟垂钓,不是一无所获,就是垂钓些柳叶小鱼,最大的不过巴掌大小。

像这种大鱼,就是他老汉,单靠一支鱼竿也很难钓上来。

唐宋取了一条蚯蚓重新挂在鱼钩上,抛竿入水,边看着水面涟漪,边和一旁的老渔夫聊着天。

“听老丈这意思,这金色鲤鱼甚是难得?”

“自然难得,这湖里原先也是有鲤鱼,只是这红尾金鲤,却不是咱们这的特产,”

老渔夫道:“据我爷爷那一辈说,这种红尾金鲤是几百年前,朝廷疏离天下河道,开凿运河时从黄河游过来的。

这鲤鱼和其他鱼不一样,甚是机警,轻易不咬钩,寻常时候,便是用网都捞不到几条,客人能垂钓上来,真是福缘深厚。

镇子上那些有钱人家,觉得这鱼品相漂亮,还有人说,这些红尾金鲤便是那黄河之上能跳龙门的龙鲤,所以才愿意出高价买!”

老渔夫姓胡,祖辈便在这余杭镇定居,据他自己说,也有十几代了,皆是靠打鱼为生,船舱里的渔家女是他孙女。

朝廷征发徭役,他儿子去了百里外疏通河道,儿媳在土地庙衙接一些纺纱,织布的活,在家贴补家用。

孙女在家无聊,便与他一同来这湖上打鱼,挣些零,买些绢,首饰。

“疏通河道,朝廷可发钱?”唐宋看着鱼竿久无动静,索性鱼竿之上的撒手绳系在一旁的船柱上,也拿一莲蓬剥来吃。

这莲蓬都是刚刚摘得,一个个脆青,莲子饱满,剥去外皮,里面便是莹白的莲仁,吃起来甚是香甜。

唐宋这话若是放在历朝历代,恐怕得被人当面啐一口吐沫,朝廷征徭役什么给过钱,没让你交情已经是大老爷们开了天恩。

“疏通河道,有河神老爷监管,朝廷不敢拖欠,河工每日能领三百文钱”

老渔夫笑的脸上皱纹展开:“三个月时间,足够给我家丫头攒上一份嫁妆,以后也能找个好人家!”

“小六也是个没用的,非说什么超过甲子的人不收,我老汉虽然上了岁数,可不缺力气,白瞎了他小时候我送他的那些吃食.”

老渔夫口中的小六是余杭镇负责征发徭役的捕快、

换作以前征发徭役是个破家灭户,遭人骂的活,衙门征发徭役不仅不发役钱,而且还要征夫自带口粮。

徭役辛苦,一趟下来,往往十人去,活下来六七人已经算是幸事,哪次朝廷征发徭役,对于寻常人家来说,不是破家之灾。

如今征徭役则不同,每日三百文钱的河工费,加上衙门管三食,一旦被选中,单单徭役期间挣得钱足够寻常人家过几年好年景

以前是使钱给衙门免徭役,现在则是送礼想要送人征徭役。

“老丈,疏通河道可不是什么好活,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这年龄也该颐养天年了..”唐宋剥了颗莲子,送进嘴里、

“疏通河道我年轻时也去过,就是干些杂活,那些挖河铸坝的重活也轮不到我们这些徭役,自有河神老爷下属兵丁,还有那劳什子挖掘机,工程船!

可惜我家小子幼时贪玩,不肯读书,否则不说考个功名,能识文断字,开个挖掘机也比现在强!

听说那些会开挖机的匠人,每日能拿一钱银子,隔壁镇就有个会开挖机的小子,单单媳妇就娶了三房.”

唐宋听着老渔夫絮絮叨叨抱怨着生活,享受着细雨微风垂钓的乐趣。

此界名曰仙剑奇侠传,不过那些神仙之间的情爱纠葛,已经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曾经这处世界灵气充裕,妖怪猖獗,就拿这余杭镇来说,出镇十里就有草木之精,动辄便有僵尸为祸,大河湖泊之中也有水妖,精怪吃人。

再加上朝廷的苛捐杂税,下层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此等情况一直到天庭降临此界才有所好转,关于这段记载,史书杂记只寥寥记了几笔。

天庭历初,天空乌云翻墨,大雨滂沱,电光如龙如蛇,持续昼夜。

凡人不可能知道,仅仅一昼夜的时间,天界便已经易主,天帝伏羲被赶下了台。

来自天庭斗部的一尊星君遣了数员天将,千余天兵,仅仅了月旬,便以犁庭扫穴之势,荡平了天界,魔界。

似那魔界至尊重楼,天帝伏羲,亦或是人间的大魔,正道魁首蜀山,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没能掀起多少风浪。

天庭了三十年时间,重订了此界天地秩序,清扫了人间的妖魔鬼怪,重新定鼎了乾坤,选了人王,

于人间各处修建城隍,土地庙宇,以天帝之名行封神之事。

至此,此世才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人神治世,各处河伯水神,疏离水道,行云布雨。

城隍土地监察有司,接引亡魂,护佑治下黎庶,清除阳世妖魔,日夜游神监察不法,记录功德罪孽,与人间王朝相互监察,编织成了一张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大网。

为官者头悬刀剑,为恶者怕阴司地狱,倒也因此让此界承平了许久。

“阿爹!鱼好了!”

船舱里,传出一声娇声呼喊,乌篷船的帘子掀开,渔家女孩探出头来,羞怯看了唐宋一眼,向着老渔夫招呼道。

似乎是天公作美,恰在此时,风停雨歇,细雨消散了开。

“这雨停的正是时候,舱里太黑,丫头把锅端出来,咱们在船头吃!”老渔夫征询了唐宋的意见后,招呼孙女。

渔家在船上的吃食也简单,一锅烹好的鱼鲜,几张烙饼,配上老渔夫打的散酒,吃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乌云散去,一缕阳光投照在水面,一个身影似踏着金桥来到船上。

“老板?”

“来了,过来尝尝这鱼汤,还带着锅气,烟火红尘,别有一番滋味!”

当莱恩来到乌篷船上时,唐宋正一口烙饼一口鱼肉吃的正香,他上船之时,唐宋抬头看了一眼,招手示意他坐下,端了一碗鱼肉给他。

乌篷船不大,莱恩上船之时,老渔夫和其孙女却似乎都没有看到他,哪怕莱恩就坐在老渔夫身旁,却仿佛处在两个时空。

“老板,事情办妥了,按照您说的,轮回殿从那些封禁世界中,挑选出了两处世界,应该符合您的要求!”

莱恩接过那碗鱼肉,也不嫌弃,拿了一张烙饼,撕碎了泡在鱼汤里,

待到鱼汤浸满烙饼,他取了一双筷子夹起烙饼,鱼肉吃了起来,边吃边与唐宋汇报着工作。

“都是硬骨头,咱们暂时啃不动,正好借他们的手试试,不管结果如何,咱们都不亏!”

“挑的哪几处世界?”唐宋夹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询问道。“一处顶尖高武世界,一处母河世界!”莱恩道:“那处高武世界神魔混居,魔族,血族,天使,人族四族并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