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边关来了军报。”芳嫔退下后,小贵子带着加急的奏报进了宫。
通过了秋闱的就是举人了,他们会在出成绩的第三天参见殿试,由皇帝出题,俗称天子门生,但这次皇上卧床不起,叶秋代替了他的指责。
叶秋最终将这份试卷点了一,前面那份点了二,后面两份相差不大,最后按照字迹的公正和优美分了个三、四名。
这个题目可是难到了一大批学子,纷纷抓头挠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听懂了叶秋的意思,芳嫔喜极而泣,虽然她的大皇子可能再也登不上那个宝座,可是没有了性命,又该拿什么来争夺呢?
“臣妾替大皇子叩谢娘娘。”
这四份试卷也是各有千秋,其中一位学子还大胆的批判了皇贵妃不该干政,就算皇上病重,也应该委派大臣监国,文笔非常流畅,还列举了史上女子干政所带来的后果,不过他也算聪明,估计是知道叶秋会看到这份试卷,里面还赞美了由叶秋宣布的一些国策所带来的好处。
三日后,叶秋代替皇上在城门口为叶国公、为众多士兵送行,北方的冬天要来了,辽人们又开始不安分了,这一次,他们要让辽人有来无回。
叶秋冲她安抚一笑:“放心吧,既然你都这样说了,我会让人将大皇子身边的那些小人清理干净的,以后安安心心的带好大皇子,其他什么事都不要管。”
但是她最赞赏的还是另一份试卷,另一份试卷没有这么哨,四书五经也运用得少,但是却道出了现如今的基本国情,包括北疆、南疆以及倭寇等问题都提到了,甚至还给了很多建议,虽然有些建议看上去有些夸夸其谈,但身为一个没当过官的学子已经很难得了。
有些对实事不理解只知道埋头读书惊讶不已,但见其他同窗镇定的表情,又放下了心底的疑惑。
一般来说举子们的成绩是由主考官们来定的,但会将他们认为的最好的四份试卷送到皇上面前,由皇上来定状元、榜眼、探和传胪,今次是由叶秋主持殿试,于是这四份试卷就送到了她面前。
“喳!”
芳嫔噗通一声跪下:“娘娘,大皇子年幼,他什么都不懂,听说山东的圣泽书院很有盛名,臣妾想让他去那里求学,免得,免得被有心人利用和娘娘作对。”说完,她害怕的低下了头。
叶秋快速看完,眼底闪过一丝厉芒:“宣叶国公和兵部尚书觐见。”
“所以我打算派人清剿倭寇。”叶秋眼神灼灼,神色是不容拒绝的坚决。
张阁老竟然一点也不谦虚,呵呵的笑:“是他们自己争气。”
“可是边关正值战乱,再发动战争,只怕财政会有困难。”
“正是因为财政困难,本宫才要恢复海运,张阁老,闭关锁国虽然能带来暂时的安宁,可是长久下去危害远远不止于此。”
“只怕朝臣们不会同意。”
“本宫会让他们同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