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日光下吟游歌唱。
现今我回归祝佑之乡,
享受诸圣节的尽情欢笑。
……
于白昼扮作巡游旅客,
于黑夜沉眠安魂之所。
等候一年后的清晨暖阳,
走入轮转不息的死亡回响。
……
最终的炼成盛大开幕,
我终于解放自长久的往复。
通往太阳的道路通畅,
为的是让我走出墓室看到日光。
我要在那里做所有我想做的事情,
像那些生活在日光下的人们一样。
至此结尾,蔚渺想了想,往最后添了一行。
“创作者:莱斯利·威尔。代笔者:灰兔先生。”
她搁笔,向纸上未干的墨迹吹了一口气。
“这首诗最重要的是它惊世骇俗的内容,语言艺术都是次要。”蔚渺阅览全诗,这句感慨更像自我安慰,她此刻憋不出典雅华丽的词藻,“莱斯利,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她将诸圣节相关的来龙去脉以莱斯利的口吻叙说,隐喻在诗句中。之所以不能太直白,是因为顾忌到祝佑教会的态度。
如今,安魂领域和猎魂者都破碎了,寂静死神的势力在萨博小镇几近覆灭,诸圣节的存在是它所剩不多的遗产。
祝佑教派一家独大,可能不愿节外生枝,因宣扬诸圣节的背后隐秘而引来一些有心之人。
这个世界如此辽阔,蔚渺相信未来还有再见的机会。
如果她下次到来时,能听到这首诗被吟游诗人所传诵,她就能验证现在的世界线是真实的。
文化比物理层面的改变更易留存,在手段有限的情况下,这是她为数不多可能留下的指向性极强的痕迹。
大灾变的前因后果可能被其他人捅出,但这样的诗歌只此一首。
蔚渺将纸折迭,装入信封,离开市政厅。
最终递进了卡萝家的邮箱。
如果说谁最有可能帮助这首诗传播,无疑是莱斯利的旧情人卡萝。
在诗歌的最后,她并没有写死莱斯利的最后结局。无论是往生还是继续停留在世间,相比于彻底消散,算是个美好的念想。
但至少,他今后不可能再出现了。
卡萝有心调查一番,很容易知道莱斯利早就在大灾变中死去。
她会明白这首诗歌对于莱斯利的意义,恐怕会联想到白天里无端的分手,脑补各种悲情理由。
毕竟吟游诗人一直以来是浪漫的代表。
这首诗歌会广为流传吗?
蔚渺也没有把握,这要指望卡萝后续的举措。最终结果对她而言只能算这次副本的添头。
“是时候离开了。”
“通往太阳的道路通畅,为的是让我走出墓室看到日光。我要在那里做所有我想做的事情,像那些生活在日光下的人们一样。”摘自《亡灵书》。顺便一提,之前某些墓志铭摘自《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