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个奸佞的大学士或专擅的宦官,其危害似乎也不亚于一位权相的危害。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一个懦弱的君主的治下,没有丞相不但使政治运作效率大大降低。
“总理?”
冯和忍不住仔细观察卫王的神色,他到底是何居心?
那就是内阁阁员的权利变小了,多了人分权,而卫王的权利不变,等同于卫王的权利更大了。
“关于内阁总理一职,我提议由林公担任,诸位可有反对?”
唐清安清楚的算了最近来的奏疏有多少封。
“首先以实干为主,接受新学,老顽固我是不会同意的。”
内阁虽然有类似丞相的功能,但毕竟不是丞相。
两处的侍卫们往来,皆不经过贾府里面,不惊动内眷。出入时,前者走后街,后者走私街。
先皇还在的时候,冯和的担当都不足,何况今时今日,有些容易犯忌的事情,他从来不会逾越。
唐清安笑着指了指案几。
你反对我的,我反对你的。
但现实中是达不到的。
虽然唐清安提出要求,让亲卫统领万三不要惊扰贾府,但如何又不会妨碍贾府呢。
哪怕只恪守法度的官员,在同僚中也不会有好名声。
每日守着薄舍,来看望他的门生也越来越少,已经到了人人嫌弃的地步。
不可能把侍卫们安置到大观园里头,那就只能布置在大观园高墙外面。
而看望他的人越多,说明自己有了差错。
大观园里头住的都是将军家眷,或者相关的亲属女眷。
卫王现在支持自己,但是人心善变,日后要是反感自己起来,自己还能有好下场?
林如海刹那之间,还是觉得不妥,不敢接受此职位,于是主动开口,“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否则普通的奏疏,林如海会自行处理,然后交给唐清安检阅。
刘一儒行将就木。
虽然林如海成为了内阁总理,不代表奏疏就不送来唐清安处。
唐清安说了添补内阁的事,让众人回头商议人选,最后告诉众人道:“对于人选我是有要求的。”
“前朝今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左右不过是多修两堵墙的事罢了,费不了什么力气。
必定导致血流成河,遗祸无穷。
卫王是故意的吗?
冯和不敢肯定,也不敢询问。
当然。
当消息传开后,令很多人动容。
对卫王的了解,林如海不认为唐清安是这么多心思的人。
如此多的公务,是单个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现在还要说唐清安是没有私心,冯和是不信的,不过他也不会出面干预。
毕竟是从官员中竞争出来的国家舵手。
至于认为取消了丞相的职位,就能避免权臣的出现,才是天方夜谭,把事务搞颠倒了。
丞相的制度或官职虽然不复存在,但是,为了弥补相权的缺失,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开始提高,太监的作用也重新活跃。
因为年岁太老,进入内阁更多的是政治上的需求,并没有安排具体的事务交给他。
杀了他容易,反而是成全了他。
这就是宰相啊。
如果平均计算,八天之中,自己每天要阅读的奏章达到两百份,需要处理的政事高达四百余庄桩。
唐清安不轻不重的说了两句。
众人都没有反对。
从源头上杜绝反对新学的人,加快新学的推广速度。
见众人都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唐清安这才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起来就知道有多重要,权利有多大。
这种就不用交给唐清安看,只需要抽查翻看。
增添两位阁员,还要增添大量的候补阁员。
唐清安看了眼小山一般高的奏疏,今日竟然没有翻阅,而是派人去文华殿。
眼前的冯和就是很好的例子。
又不论心要论事。
所以林如海很坦然。
不过贾珍贾赦倒是无所谓,并没有在意。
没有差事的亲卫们,会在天香楼下的箭道操练,或打磨力气,或习练武艺。
皇权想要独揽一切。
林如海等人倒是没有多想。
在同僚中名声越好的官员,才能方面不提,但是性格上,必定是老好人的性格。
此人。
别看卫王拿出来的理由很充分,但是只要是想要做的事情,何愁会找不到理由呢。
前明朱棣杀了方孝孺,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也不影响永乐盛世。
小事也是大事。
大周承袭明制。
李成贤带头说道,冯和只能混在几人中,无奈的跟着附和。
从私人角度来想问题,内阁人多了,在场的几位权利必将受到瓜分,但是论公心,添加内阁阁员,有利于商讨事物。
还有的时候。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事。”
身边无权无人,掀不起什么风浪。
兵部尚书贾雨村言。
大周就是皇帝怯弱,却又没有丞相出来担责。
如此让权,卫王真的不担心自己的权利受损吗?
“我就只有这两条要求,剩下的你们推选两位出来。”
“其次,不允许有夸夸其谈,极爱自己名声的人。”
唯独王熙凤的院子在大观园南侧,属于高墙之外。
敌在何处呢。
……
越是这种言论,当国家兴盛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明证。
真要是和刘一儒那样坚持反对唐清安,他也不会来京城。
看来卫王想要扩充内阁阁员。
犹如当初的刘一儒与璠皓两人,互相不对付,各自反对对方的建议,导致效率低下。
无论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保卫将军,四周肯定会安防严密的侍卫们。
“如果诸位没有了意见,那从今日起,林公为内阁总理,以后内阁事物上下皆经过林公。”
有时候。
内政上以杀止杀。
“事关国家政务,林公应当扛起责任,不要学那些酸儒。”
众人没有反对。
唐清安不打哑谜。
不日。
唐清安成立三大海军。
在成军的当天,请了海外的贤者一起参观海军。
朝鲜使者,日本使者,安南使者,暹罗使者,英吉利使者,法国使者.
真正的万国来朝。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