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4.第214章 风雨夜行  剑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山上山外,两者之间,藕断丝连。

陈平安在隔着一段距离处,用宝瓶洲雅言大声喊话。

两位萍水相逢的读书人,一人帮着撑伞在年前道人头顶,自己淋雨,冻得瑟瑟发抖。

秋实猛然间转过头,假装对湖上一幕场景视而不见。

陈平安下船的时候,带了好些瓜皮果核。

读书人入山访仙,一直是历代文人笔札里的重头戏,神仙乔装打扮,游戏人间,戏弄世人,亦是。

与春水秋实的分离,谈不上依依惜别,在这段时日,陈平安厚着脸皮跟打醮山要了许多瓜果,两位少女因此沾光,打醮山后来都开始腹诽那大骊少年,什么是个眼窝子浅的,没见过世面,却是个喜欢占小便宜的,陈平安就算知道了,肯定也不会在乎,反而是秋实听着那些阴阳怪气的言语,有些不开心,闷闷不乐,最后变成了春水去跟鲲船厨房讨要瓜果。

结果许久之后,大门才吱吱呀呀打开,刚好天空一道闪电劈亮夜幕,露出一张枯槁恐怖的苍老脸庞。

陈平安相信自己的直觉。

两人好像都没有察觉到陈平安的悄悄靠近。

两位读书人没有听到,继续前行。

总算还能有个檐下躲雨的喘息机会。

在船头栏杆那边,秋实冷哼道:“姐,你看那个家伙,下船了一点也没有离别伤感,说不定正想着山下的世界呢。”

这也让陈平安微微放心,风雨夜里的荒郊野岭,事出无常必有妖,一旦遭遇不测,又不能丢开背上的道士,必然是一场苦战。

陈平安有些吃不准了,难道自己和这位龙虎山外山弟子,混的不是一座天下,一座江湖?自家那两个小家伙,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可都是中五境的练气士,在自己家乡那边,青衣小童还不是每天嚷嚷着争取不被人一拳打死?

陈平安连忙道谢。

偶尔夜幕降临,两人寻找到一处遮风挡雨的住处,或古庙或山洞,燃起篝火,年轻道士会跟陈平安说俱芦洲剑修的厉害,说那边道士的受人白眼,同样是一件法宝灵器,剑修出手购买,十文小雪钱就能买走,道士去买,可能就要出双倍价格,性情温和的年轻道士,说到这里的时候,才会破天荒露出愤愤不平的神色,说以后若是可以的话,他一定要改改这些规矩。

原本手持火把的读书人脸色黯然,因为没了雨伞遮挡之后,哪怕火把使用的油,不是凡物,仍是在大雨泼洒之下,给熄灭了,实在舍不得丢弃,便捧在怀里。

背负桃木剑的年轻道人,在入山之前,还从包袱里拿出一只铜铃,系挂在桃木剑尾端,跟陈平安解释道:“这是听妖铃,在道门之内最是盛行,类似练气士人手一幅的白泽图,贫道这串铃铛品相最低,只能算是入门的降妖器物,灌注灵气之后,在数个时辰内,只能感知到高出贫道一个境界的山泽妖怪,贫道如今才三境,这意味第五境的大妖,便无法察觉到。”

脸色雪白的年轻道人视线模糊,在纠结要不要摘下行囊,从瓷瓶里掏出一颗补气的丹药,但是一颗名为“回阳”的丹药,品相再差,也是实打实的一文雪钱,年轻道人哪里舍得,便咬牙苦苦坚持,希冀着那个少年武夫能够早去早回,并且成功寻见一处躲雨的地方。

秋实有些不服气,“那是陈平安年纪还小,以后也会变成那样乌烟瘴气的坏东西,说不定下次再登船,陈平安就要嘴,对咱们动手动脚了。”

春水眯起眼眸,瞥了眼妹妹腰间的绣袋,“你真这么觉得?”

于是张山听闻宝瓶洲崇尚道教之后,不比俱芦洲这么瞧不起道人,便想着跨洲南下,来这边看看能否有些机缘,结果登船没多久,就差点饿死,这让年轻道人对此次宝瓶洲之行,心头充满了阴霾。

到了山上,某些时候就要受得山上苦。

年轻道士盘腿而坐,开始竭力抵抗刺骨寒意。

随着年轻道士越来越昏昏欲睡,那粒灯火越来越亮堂。

陈平安背着槐木剑匣,同时背着一个背着桃木剑的年轻道人,在雨夜中撒腿狂奔,翻山过岭,如履平地。

春水望去,才发现陈平安正在对她们姐妹抱拳告别,很江湖气,不愧是一位勤恳练拳的纯粹武夫。

好在船主是看着这双姐妹长大的,加上秋实的天资比起春水要更好,不是没有希望跻身中五境,所以打醮山船主对秋实的耐心,其实挺好,这叫放长线钓大鱼,在山上捧饭碗讨生活,眼光还真得看长远,不单单看到桌上的、锅里的,说不定还要看到田地里的。

风雷园和正阳山的大战落幕后,陈平安与龙虎山外山道士分开,与春水秋实返回天字号乙房,朝夕相处,但是当这艘鲲船缓缓落在南涧国境内的渡口上空,就变成了陈平安与道士张山凑巧重逢,一起选择在此地下船,与春水秋实那对婢女挥手告别,从此天各一方。

陈平安又一次松了口气,哪怕是练气士或是山野妖物,道行都不会高了,当然前期是对方没有故意藏拙。

陈平安欲言又止。

这恐怕也是两人能够一直结伴南下的关键所在。

收起雨伞的读书人赶紧使劲敲门,顾不得礼数不礼数了。

可是年轻道人三境修为,在山上剑修、山下剑客多如牛毛的俱芦洲,一路艰辛南下,靠着一次次蹩脚的降妖除魔,降的妖,其实都是顽劣精怪居多,除的魔,更是未开灵智的荒冢鬼物罢了,赚钱赚得殊为不易,有些时候遇上个实力强悍的二境妖魅,年轻道人说不定还要倒贴一些家底进去,真正赚钱的大头,还是水陆道场和红白喜事,尤其是一些个需要大量道士充数的醮会,来钱最快最容易,只可惜这类好事,可遇不可求。

陈平安不敢白收,就手入袖中,遮掩踪迹,然后驾驭方寸物十五,取出两枚小雪钱,交给道士张山,后者犹豫了一下,便只收了一文小雪钱,还说这么老旧的物件了,一文钱都卖贵了。其实当初遭遇那位嫁衣女鬼,目盲道人就赠送有一幅师门祖传的《搜山图》,比起张山的这幅白泽图,确实好了不知千百倍,不过陈平安转送给了林守一,而且陈平安一边登山一边翻看白泽图,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有些精怪鬼魅的图像,是那幅《搜山图》未曾记载绘画的,更让陈平安觉得收获颇丰。

等到陈平安转身离去,秋实这才转过头,气鼓鼓的俏皮模样,春水打趣道:“你这是何苦来哉,跟人家离着这么远,客客气气道个别,又不少几两肉。”

年轻道士之前确定陈平安是练武之人后,其实百思不得其解,若说练气修仙,是天底下最大的销金窟,那么习武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二,一样是要吃掉金银无数。他张山自打下山之后,就没过上一天舒服日子,偶有所得,都在百般权衡之后,换成了一张张能够傍身保命的符箓、一两件最适合降妖除魔的法器,就好比最简单的一张神行符,能够帮助年轻道士在遭遇大妖的险峻时刻,快速脱离战场,去往几里地外,就要耗费张山三十文雪钱,一文雪钱,最少价值百两纹银,这意味着张山在市井百姓人家,要靠着自己本事挣来最最少三千两银子,才能买到一张神行符。

当他看到前方一棵仅剩枯枝的大树,几步助跑,就踩着树干一串向上踩蹬,抓住一根腐朽枝丫,轻轻一拽,身形飘起,枝丫崩折坠地,陈平安却已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站在了大树高处,伸手遮在额头,举目眺望,不见灯火,尽头处却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头,陈平安轻轻跃起,双脚在树干上猛然一踹,借势飞掠而去,身后大树轰然倒地。

两人下船的渡口,位于南涧国南方和古榆国的北部边境,道士张山粗通宝瓶洲雅言,便给陈平安解释起了古榆国的乡土,原来古榆国的皇帝为楚氏,国名来历,也有说法,相传上古时代,有一位职掌报春一事的女神,同时掌管天下草木的生发枯荣,唯独古榆国境内有一棵大树,秋绿春枯黄,总是慢上一拍,让女神恼火不已,便敕令此树,天生不开窍,极难成为精魅。这就是后世“榆木疙瘩”的来源。

陈平安笑着点头说是。

直到距离十数步外,两个儒衫年轻人才发现陈平安。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善财童子遇上散财童子?

所以陈平安走得很闲庭信步,桃木剑道士虽然不至于气喘吁吁,但也不轻松。

吓得读书人一个踉跄,差点向后跌倒。

突如其来的那张老妪脸庞,在骤然而亮的雨幕之中,别说是胆气不壮的读书人,就连见多了山水神怪的陈平安都吓了一跳。

众人只觉得宅院之内,未必比外边的风雨天地来得安生温暖了。

而降妖除魔一事最内行的道士张山,已经很不讲义气地昏睡过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