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挖蒋月,是想让她当自己的经纪人。
势头之盛,连《心太软》都给压了下去。
津市下属的一个区某单位办晚会,出席两天,出场费5万。
借着这股东风,京城出版社。将最新赶制出来的第一批专辑销往除京津冀以外的全国各地。
蒋月是个有抱负的女人,不然也不会辞了大学的铁饭碗,来到蓝启给老公韩启打下手。
曹轩还是那个态度,不签经纪约,但可以达成其他合作。
蓝启的正版磁带光盘在京津冀总共卖了65000+,而盗版最少50万以上。
面对曹轩的邀请,蒋月很是动心。
而如今他证明了自己价值,除了少部分直接走人,剩下的唱片公司都表示可以讨论。
一个新公司开业剪彩,上去唱两首歌,出场费3万。
曹轩见此,索性扛起了锄头挖起了韩启的墙脚………
真实的一批!
曹轩也没忘了蓝启那夫妇俩,不过话说回来,蓝启的摊子太小,除了电台这个便利,剩下的各方面条件都落后其他唱片公司许多。
《一万个理由》销量喜人,算上之前蓝启卖的,整部单曲的正版销量已经达到了40万张。
虽然不想承认,但《一万个理由》能迅速走红,电台毫无疑问是首功,但这群盗版商也是居功甚伟。
彼时,经过京城出版社全国渠道的发售,《一万个理由》的影响力从京津冀扩展到全国。
到了8月下旬,京城出版社传来捷报。
但有人也表示支持,曹轩一首单曲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很多二三线歌手,在这个唱片时代,没有什么比专辑卖得好更有说服力。
8月18日,新一周开始,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一万个理由》同时登顶央广、央视等多个权威排行榜第一。
有文化,做事雷厉风行,却又不乏细腻,领导能力极强,同时很擅长和人交涉和谈判,是个当经纪人的好苗子。
而且不止是《当代歌坛》,京城的很多纸媒都用了一定的版面报道《一万个理由》,给本就火爆的《一万个理由》又添了把柴。
更重要的是,老板韩启没啥进取心,生意做的近乎于玩票。
但不管是支持或者反对,所有人都必须承认,内地歌坛又出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蒋月被聘用后,曹轩给她每月开2800块的工资,而且相关业务会有奖金绩效,工作给力的话,很轻松就能做到月收过万。
………
作为词曲作者兼歌手,曹轩一下成了各大唱片公司的香饽饽。
两个月前,曹轩这个条件让那些唱片公司嗤之以鼻。
社区义演,这个没钱,但是有京城电视台报道,刷脸+巩固人气。
其实以曹轩现在的热度,商演邀约远不止这些,但是曹轩谨慎,宁愿少赚钱,也挑稳妥踏实的来。
这年头治安不算好,特别是地方上龙蛇混杂,刘天王都被社会人扣过,别说他一个刚红歌坛新人了。
所以,曹轩让蒋月推了外省除官方外所有商演和活动,暂时仅在京津冀一带活动。
不过即使如此,短短几天就入账数万,也让曹轩明白为啥艺人们拼了命的想红。
红了真是赚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