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夏老汉开头,后续更多人来到庄子请对联。
他本人却很喜欢这份礼物。还没等到过年,自个先开封酒坛子喝起来。
他竟然比定王殿下更先品尝到这道菜,哎呀,是不是已经胜过定王殿下一丢丢?
跳楼价,这是章先生从叶慈那里学到的新名词,很形象。
他是大厨,大小厨房里面的每一口锅,都是他的宝贝。
中餐搞量化,只能说能吃,但绝对称不上好吃。
凡是配得上‘好吃’二字的菜品,都靠厨师自我修炼领悟。
他是看戏不嫌事大。
她问道:“章先生的墨宝很值钱?”
定王殿下不会给他小鞋穿吧。
“相当值钱。这要是在京城,没有千八百两银子,绝对求不到章先生的墨宝。”
能将张皇后干翻的女人,自然不是个简单角色。就算一时失利,也会很快调整状态,重整旗鼓。
“这叫投其所好。我要是二十文钱卖给你章先生的墨宝,你敢对外说吗?你说出去,会有人相信你吗?别管真假,二十文的墨宝,在世人眼里就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除非亲眼所见。”
章先生哈哈大笑,“小叶子,你想要多少副对联,老夫写给你。”
为村民写对联,章先生欣然答应。
张五郎身为曾经的伴读,绣衣卫最闲人士,当仁不让要作陪。
朱二郎挥挥手,不和张五郎一般见识。
直到张皇后出事,刘珩和叶慈绑在一起,封王就藩……勋贵们才逐渐同刘珩拉开了距离。
偶尔,他心情好了,收个千八百两银子,写一副墨宝。
叶慈摆手,“可别把我说老了。做菜嘛,无非就是一个刀工火候,自我领悟吧。”
叶慈看着徐久治一副捡了大便宜的模样,有点后知后觉。
“叶姑娘,本官和你没仇吧。”
将辛苦了一年的铁锅取下来,叶慈用铁刮子,刮下第一铲锅灰,算是为二十三祭祀灶神开了个头。剩下的活,则由蒋胖子独自完成。
然而……
叶慈哼了一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千两我要买多少土特产才赚得回来啊。你倒好,转身就洒出去。”
“有钱难道也是错?”
那么多皇子,如今后宫又生出变化,谁能笑到最后可不一定。没必要提前投资刘璞。
“难得这会还有人愿意到本王跟前结个善缘。”
这就是中餐的魅力。
但,依旧有人不死心,年年都有人费重金请他书写字画。
尤其是,中餐里面,淀粉一点点,少许盐,少许酱油……
直接从三楼跳到一楼,打骨折的价钱。
这价钱……如果传到京城,怕是会惊掉众人下巴。
朱二郎也凑热闹敬了一杯酒,急匆匆来,又急匆匆离去。一边是感谢,一边又是撇清关系。
不行,大好机会岂能错过。
价值千金的墨宝,章先生还写得不乐意。
徐久治高兴啊,这份墨宝足以当成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先生莫要笑话我,我哪能比得上东家。东家才是真正的老饕。”
夏老汉带头,来到农闲庄,想请章先生为自家写一副对联。
但,这不等于刘璞就入了勋贵的眼。
章先生的作用就是写对联。
黑!
真黑!
“那是自然。看在你同小叶子曾合作写书的份上,老夫收你五十两,可谓是跳楼价。”
至少在张皇后出事之前,勋贵们对待刘珩的态度都不错。
附近几个村,都知道庄子上住着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还大学问。
敢问,多少算一点点?多少是少许?
张五郎问道:“你猜宫里的年夜饭会不会闹起来?”
反倒是对待刘珩,还算有点亲热。
想当年,有人费千金只求一副章先生墨宝,章先生直接将银子给扔了。
这副墨宝拿到京城,转手一卖,就是十倍二十倍的利润。
大大的黑心!
“先生莫不是开玩笑?”
张五郎对朱二郎的行径着实鄙夷,对着背影骂了一句,“有野狗撵你吗?”
“先生开出这个价格,就不担心我转头个几文钱从村民手中购买墨宝?”
比如张皇后如果出席年夜饭,肯定会挑事,要让元康帝下不来台。
章先生特嫌弃,“村民的对联,一副五文钱。徐大人身份不一般,乃是当地父母官,一副对联只收你五文钱,岂不是看不起你。这样吧,老夫也不多要你钱,一副对联五十两。”
一百个厨师,就有一百种口味。
叶慈没所谓,无非就是添一副碗筷的事情。
哼!
“如此佳酿,不懂享受,果然是个粗人。”
叶慈严肃说道:“从今日起,义父的对联,二十文一副,概不议价。”
刘珩笑了笑,“不确定!除非有人故意挑事。”
他不高兴,别说千金,就算是万金也不可能请到他的墨宝。
“薛贵妃还真沉得住气。”
徐久治也喷了。
就算告诉你盐十克,淀粉五十克,酱油二十克……像是西餐那样一切量化,标准化,呵呵,做出来的味道同样千差万别。
徐久治得知此事,直呼:“暴殄天物!”
朱家是勋贵,张家同样是靠着武将功勋起家,可谓同出一脉。
这道菜徐久治以前没吃过,章先生倒是品尝过不同厨子的手艺。最后却发现,真正的大厨竟然藏在云霞山这个山沟沟里面。
“真该让京城那帮大厨来尝尝味道,定能叫他们自惭形秽。”
“先生说笑了。”徐久治以前没吃过这道菜,不好点评。但他认为,京城的厨子肯定是不差的。
章先生哈哈一笑,“徐大人还是见识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