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衍中很是头大。
随扈好几遭了,中途有人生病,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儿。
之前的处理结果,都是就地休养,直接安顿在沿途驿站或行宫就好了。
这回却是要折返京城,又是这样天气,一千多里路。
别说是病人,就是好人,一口气回京也得累个好歹的。
这相应的后勤,就要内务府这里预备周全。
眼见着四阿哥到了,瓜尔察也问得差不多了,就离开了。
四阿哥说了送女眷回京之事。
高衍中听了,心里算了一下,道:“可以抽出两个灶上人、两个粗使太监跟着回京,米面食材两车,炭一车……”
四阿哥道:“还是以御前为主,其他人可以简便些。”
话虽如此,高衍中也不敢疏忽。
毓庆宫跟皇子府的格格,那也是正经主子,不是好怠慢的。
高衍中就道:“最少要预备出十日供给,到了热河,那边今年营造行宫,备着不少粮食,可以补给。”
四阿哥点头道:“如此就好,还有早先带着来的炭,眼见着不够用了,也可以往京城发消息,送些过来,省得到时候缺了。”
如今这样天气,白天还罢,不需要用炭盆,晚上帐子里,就要取暖了。
高衍中躬身道:“昨日已经发文回去,让内务府再送十车炭过来。”
四阿哥这才放心,因炭盆的缘故,想到了平悼郡王,就道:“到时候各处用炭盆,要多嘱咐几句,小心炭毒。”
高衍中应了。
四阿哥嘱咐完,就走了。
高衍中送到帐子外,看着四阿哥远去,才拿了茶壶,倒了一杯姜茶,“咕嘟咕嘟”喝了。
他也年将五旬,看着费扬古之事,心里有些怕了。
九阿哥虽是体恤,每次这种随扈的差事都派给他,可是不得不说,这一回出门确实辛苦。
车马劳顿不说,精神还绷着紧紧的,每日还要操心各种庶务。
高衍中竟生出时不我待之感。
要是他再年轻十岁就好了……
*
下雨天,就是睡觉天。
连绵的夏雨,驱散了暑热。
舒舒的凉房里,好几天不放冰盆了。
今日也是。
因为老下雨的缘故,孩子们这几日也没有往正院送。
舒舒自在了,美美地睡了午觉。
“哗啦哗啦”的雨声,使得她睡眠更香甜。
一觉醒来,已经是未正二刻。
舒舒看着外头的天气,瞧这样子,京畿说不得真要防秋涝了。
百望山的地势高,不会积水,不过等到过几日放晴,土豆也要起了,要不然的话,连着下雨估计就要烂了。
大兴的西瓜跟甜瓜,后头的应该不好吃了。
不过今年大兴庄子,只种了一百来亩西瓜跟香瓜,剩下种的是生与几亩地的葵。
葵种子还是季弘从江南淘换的,第一年种。
现下的葵,还被当成卉,在南方有零散种植。
至于大家吃的瓜子,则是南瓜籽跟打瓜籽。
至于生,从前年皇子府暖房开始种,到去年庄子上种,两年下来,积攒了不少生做种子,今年才一下子种了两百亩,没想到春天大旱,现在又涝。
这就是靠天吃饭了。
这还是权贵名下的庄子,不指望这个出息维持生计,要是小民百姓,这旱一年、涝一年,谁受得了呢。
舒舒正想着,外头有了动静。
九阿哥回来了。
舒舒就到了外间。
九阿哥简单梳洗了,坐下来喝茶。
这几天阴雨潮湿,正房这里备的就是祛湿的红豆薏米茶。
九阿哥喝了两杯,觉得身上有些缓和过来,跟舒舒道:“真是稀奇,这二伏天气,爷见着有人穿马甲了!”
舒舒道:“阿牟也换了绸衣。”
要不然应该穿纱衣或罗衣。
九阿哥想起了南城夏日的泥泞,道:“去年汗阿玛叫人修整了南城的道路,不晓得现下如何了……”
反正没有修路之前,内城的人都晓得教训,那就是雨雪天气,少去南城,省得裹一脚泥出来。
舒舒道:“皇城里的路呢?”
九阿哥得了得意道:“那还用说,比往年规整多了,走马车也不怕压路,硬实着呢,可惜了了,汗阿玛看不着。”
要是见了,是不是也该夸夸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