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叔,万一,这消息有误呢?”诸葛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开口劝慰道,“我已派人下山,向各路江湖豪杰确认,还望师叔耐心等待。”
天清明显一愣,断然想不到会从诸葛鸿嘴里听到这三个字,但很快,他回过神来,“记得,徒儿不敢忘。”
而现在,想不到的消息又一次传来。这周长青,竟然与平西将军一道,率领朝廷五万人马,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铁刀门。一时间,江湖中对他的态度大变,甚至有人肯定道,“当初,周长青铁定是卧薪尝胆,才有今日之光明磊落。”
“师父请说。”天清轻声走进房间,站在诸葛鸿身后,熟练地替他捶着肩膀。作为诸葛鸿的大弟子,这些年,无论逍遥派遭受怎样的流言蜚语,他都坚定不移地站在诸葛鸿身后,是诸葛鸿最为信任之一。
“什么?”诸葛鸿看到消息后,第一反应是质疑,第二反应是不相信。在他眼里,周长青为人正直,天生有一股大侠风范,断不会与铁刀门同流合污。
真是,人言如同变天,说变就变。
“罢了,还是让他回来看看吧。”诸葛鸿心软,又念及同门手足情谊,暗下决心。“只是,独孤师叔那,该如何交代呢?”他又没了主意。
“周长青,你还记得吗?”诸葛鸿睁开眼,淡淡地说出这个名字。
“无妨,权当他只是迷路者,也该让他回来看看。”往事都已随风去,诸葛鸿已然看开,“这唯一让我犯难的地方,还在在于是否应该同意他祭拜独孤师叔。”
“师父,如果是你,你会愿意吗?”天清开口,以将心比心的方式询问道,“若是你,会接纳迷途知返的徒儿吗?”他不清楚独孤长老与周长青的关系,但他明白,师徒关系,亦父子亦朋友,是难以轻易隔断的。
一边应付对外形象,一边应付对内稳定,在极短的时间内,诸葛鸿明白了身为掌门的责任所在。在逍遥派最难过的时间里,他也跟着憔悴了不少。
“他现在在京城,收了丞相府的郡主为徒,这几日,准备带着郡主回逍遥派探望,祭拜独孤师叔。”诸葛鸿简简单单地复述着书信上的内容,而后,安排道,“需要你替我前往京城,迎接周长青。你可有异议?”
随后的事情,便在意料当中。逍遥派名声受损,备受江湖豪杰所不齿,甚至,连名声赫赫的独孤长老,也受到非议:“这逍遥派,原来就是这样的地方,呸。”
“那徒儿即刻启程。”天清接过玉佩,向诸葛鸿辞行。
天清前脚离开房间,地宁便与他擦肩而进入,“师父,三清师叔找你。”这三清先于诸葛鸿拜入莫寒门下,但奈何天资不够,便无缘掌门之位。好在,三清为人心胸开阔,并无计较之一。
“我这就过去。”诸葛鸿起身,跟在地宁身后,“你可知道,三清师兄找我,是有何事吗?”平日里,三清常呆在后山的小屋里,闲弄草三两枝。
“三清师叔说,他养的儿快死了,想请你过去瞧瞧,是否还有救。”地宁模仿着三清的口气,半开玩笑半认真,但神情却是格外紧张。
“哈哈,好个三清。”一听此话,诸葛鸿不由得放下心中的烦闷,拍了拍地宁的后背,“走,咱们去瞧瞧,顺带,讨他一坛美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