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军共有十二名将领封伯爵、十八名将领封子爵。
“早该改了。朱家军一杀来,便取消经制钱,今后说不定还要废除别的苛捐杂税。”
他虽然家破人亡,但宗族还在。
看似非常先进,其实换汤不换药。
张镗嘀咕道:“俺食邑两千户,食实封一千户,每月能领25贯钱。三代降一爵……唉,懒得去算了,还是直接赐钱赐地划算。”
大明新朝选取宋代的九等爵位制,即: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
张广道、李宝、杨志、张镗、石元公,五人皆封侯。
白崇文问道:“就在这?”
这个问题,当权者必须考虑。
待平定南方诸路,文官武将还有封赏。而且诏书里直接讲明了,侯爵到时候必升郡公。
另外,就是官办的文武学校,各等爵位的子孙,有相应的直接入校名额。不用跟平民子弟抢过独木桥,他们读书的起点,可能就是很多平民子弟的终点,但具体授官还得看考试成绩。
另外还画下大饼,若是收复燕云,至少给三个国公爵位。
旧宋的爵位虽然没直接好处,但间接好处一大堆啊。
白崇文说:“俺二弟在太子账下听令,俺三弟与太子同窗读书、同科进士、同年做官。”
一个商贾羡慕道:“那阁下可真走鸿运了,家里恐怕有人做官吧?”
所谓好处,即是特权。
朱氏父子不搞恩荫官制,那就必须搞爵位世袭,但又必须吸取历史教训。
这个中郎将,那个上将军,便是宋代的环卫官。
宋仁宗应该是懂数学的,他发现赵宋宗室数量,正在呈几何倍上升,于是规定非十王后裔不得袭爵。后来又反复调整,确定十四王后裔可以袭爵。
反正爵位又不多给工资,食邑多少已经成为荣誉称号,只有“食实封”才能真正领到钱。
一个食实封的侯爵,待遇就是每月能多领25贯工资。
石元公心里美滋滋的,等到山东彻底稳定下来,他就要回老家修缮祖坟了,另外再跟族人叙一叙族谱。
“听说了没?登极大典的日子定了!”
张镗已经回到开封,正在跟石元公研究爵位。
一个乡下土财主,有钱都不容易买到正宗蜀锦。
如果子孙当中,有人考取进士,而且正巧还有恩荫资格,那就更牛逼了——末榜进士都能获得状元级别的初授官!
石元公琢磨道:“新朝把恩荫官制断了,食实封应该更容易吧?封邑数量肯定也比旧宋更多,否则九等爵位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旧宋爵位越高、食邑越高,自身的闲职官阶也就越高(俸禄按官阶给)。同时,子孙荫官的等级也就越高、人数也就越多,世世代代都能在朝廷领工资吃白饭。
健仆背着老白员外去客店大堂吃饭,把他放在板凳上扶正坐好,那身蜀锦大袍瞬间吸引来许多目光。
白崇文昂首挺胸说:“陛下与太子,当年蒙尘流落江湖,便是在俺那村里住下。俺家还赠予陛下十亩田产,怎奈陛下心高气傲,坚持要用钱买下。”
……
现在张镗就是实领1000户食邑,外加兵部侍郎的工资,另外这次封侯还有赐田、赐服、赐金。
洗净脸面,梳理头发,戴上帽巾,又穿上那蜀锦做的奢华锦袍。
朱铭非常给面子,张镗被封为“鄄侯”,石元公被封为“范侯”,都是以他们家乡而名的。
快到傍晚,终于打理周正。
到了北宋末年,几千个环卫官同时在线,都在伸手找朝廷要钱吃饭,被归入“冗官”弊政没单独列出而已。
真正看重的,依旧是那侯爵头衔!
“几时?”
老白员外一边饮酒,一边竖起耳朵聆听,又盼着有商贾主动跟他搭话。
此言一出,吸引来所有目光。
说白了就是不让你袭爵,但给你挂职武官,每月可以白领工资。
异姓王啊!
张镗说道:“肯定还有别的好处,只是现在尚未讲明白。”
当然“食实封”肯定比旧宋慷慨,一个食邑三千户的贵族,满额给食封才每月75贯而已。
老白员外笑而不语,轻轻抿了一口酒。
老白员外微笑回答:“洋州。”
父子俩还真没给太多特权,也就在建筑、服装、礼仪等方面,给予拥有爵位者特殊待遇。
便连客店掌柜,也让厨子多整两道好菜,又免费赠送一壶好酒。
老白员外虽然假装矜持,全程没说几句话,可那心里已美得冒泡,暗自感慨这辈子没白活。
真想立即就到东京看看啊,他年轻时也有过科举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