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1章 0936【自古以来】  北宋穿越指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冬春之交,正是安南种稻之时。

刚刚由升龙府更名的大罗府,还有被申利叛军肆虐的天德府,大量肥沃良田赐给朱康带来的官吏、工匠、医生和将士。

这些田产的原主人,要么被朱康抄家灭门,要么被叛军屠戮抢劫。

土地上原有的佃户,还有那些战争流民,也被分配给朱康的手下,让他们佃耕刚赏赐出去的土地。

杨再兴分给朱康的五百将士,当初全部挑选的还未娶妻者。

这些人也通通被朱康赐婚,婚配女子主要来自罪官的女眷。比如杜英武、杜嗣武的几个族妹,还有叛贼申利的女儿,就被赐婚给几个大明军官。

这读书人跟着笑起来,似乎自己真的祖籍洛阳。

谢洪说道:“彼此言语不通,又不熟悉本地情况,赐田时依靠本地官吏执行。有本地官吏趁机占田,也有胡乱划田之人,侵害大明将士和安南地主之利。臣虽派人一直监察,但很难完全查清楚,只能杀鸡儆猴处死一批。那些被胡乱占田的安南地主,有人做官的自然要归还,没人做官的就只能自认倒霉。”

安南是五代独立出去的,虽然读书人都会写汉字,但能说汉话的越来越少,已渐渐生出民族自主意识。

如此大张旗鼓的推行《交趾志略》,让许多朝臣如临大敌,但他们暂时不敢出来反对。

谢洪笑着说:“你的祖宗若不迁徙,现在已是大明京畿人士。”

这本书的名字,叫《交趾志略》。

又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家里并无族谱。他为了讨好谢洪,现场瞎编祖宗来历:“我家祖上,是唐朝时候从洛阳迁来的!”

这并非杜撰,而是他妈真的!

“所谓正本清源,读书人怎能忘记祖宗呢?今后安南的科举,必须考这本《交趾志略》。已经做官之人,升迁之前也要考《交趾志略》。”

既然是古代史书记载的,那就并非大明瞎编。

无人回答。

谢洪微笑道:“你们都可以过来仔细看。”

朱康自然要投桃报李,写信去洛阳帮忙请封。

朱康问道:“该怎样推行此书?”

安南李朝的王室,祖籍河北饶阳,又迁居福建晋江,还有晋江的族人在大明做官呢。其中一支做了海商,刚开始来往于真腊,渐渐的转到交趾并定居。

宋初之时,福建变得安定,他们甚至还回晋江老家续过族谱。

只不过,他们的叙事角度不同,总把自己视为被入侵者——从秦汉到隋唐,中国一直入侵交趾。这本书目前连影子都没有,大明编撰《交趾志略》,只须换一种叙事角度即可。

谢洪让大家回到座位,把《交趾志略》分发下去。

秀才身份只能维持三届乡试,连续三次都考不上举人,秀才身份就自动取消了重考。

谢洪最后总结说:“以上所言,皆出自中国史书,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证。大明与安南,国民皆为华夏族裔。你们虽然偏居一隅,但却属于炎黄正统,万万不要妄自菲薄。只可惜,唐末五代以来,与中国分离二百年,就连读书人能讲汉话的也少了。”

在座的五十多个安南读书人,听完并不感到沮丧,反而心中隐隐生出自豪感。

今天只讲一个大概,不到两个小时就讲完。

接下来一段时间,这些家伙拿着《交趾志略》四处宣扬,逢人便说自己的祖宗来自中国,而且交趾以前一直是中国疆土。

“瓯雒国是秦国灭掉的,”谢洪继续说道,“当时数十万秦军南下,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在座的诸位,恐怕有些人的祖上,就是秦军留下的后代。秦末赵佗割据建国……”

一支船队来自广州,一支船队来自钦州。他们有些是朱康麾下人员的家眷,有些是朝廷安排过来的士子,还有些是朱康招来的两广商民。

“这样还是有点慢。”朱康不太满意。

谢洪笑道:“那你的祖宗就是广州人。”

古蜀国王子泮,竟然把文郎国吞并了。雄王虽有神力,但武备不修,整日饮酒作乐,蜀军杀来还在醉酒状态,最后吐血落入井里淹死——洞庭龙王的后代咋淹死了?

“初来乍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家都要尽快熟悉本地事务。”朱康理解执行难度,由于言语不通,他在跟本地人交流时也很郁闷。

族谱表明,安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来自中国晋江……

安南那些贵族和官僚,也被勒令送来子嗣读国子监。一下子招生二百余人,教授、教谕皆为刚迁来的两广秀才。这些官宦家的少年子弟,仅仅几堂课就被洗脑了,回家让爷爷、爸爸查族谱,想知道祖宗来自中国哪个地方。

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安南百姓很多,其中不乏失去家庭的女子,还有罪官家里的丫鬟女仆,将士们都可以去任意挑选。

交趾地区的第一个国家,是古蜀国被秦所灭之后,蜀国王子泮南奔而建立。都城为古螺城(升龙府城附近),唤作瓯雒国,也叫安阳国。

处理结果很简单——

《大越史记》的作者,承认越南人是神农氏的后代,承认自己的起源来自中国(主要源自巴蜀、洞庭和岭南)。

……

但让本地贵族和官员极为不满!

“殿下,赐田时多有纠纷,只能快刀斩乱麻。”谢洪说道。

开篇讲述华夏起源,把百越也视为华夏分支。

其中一人突然大喊,手指按在大罗府(升龙府)那里。

原来咱们的祖先那么牛逼啊。

朱康点头:“甚好!”

跟做官有关?

当即就有一个官员说道:“我家里有族谱,写得明明白白,我家祖上是从南海县迁来的!”

大罗府及周边府县,会说汉话的读书人,通通被召集起来听课,数量足有五十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