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璧、冉和同、蔡鸿振都是易学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们三人之间其实很难有高低之分,毕竟易学涉及内容非常庞杂,各自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未能分出高下。”龙昊说道。
看来这三人都有可能是御木孝太的接触对象。
龙昊继续说道:“鄂璧此前提出《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冉和同则公开发表《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蔡鸿振更是表示他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看来这三人都是非常推崇易学。
如此看来龙昊的调查没有问题,这三人确实谁都不能排除。
朱越开口问道:“这三人的资料呢?”
“鄂璧是当代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担任过大学的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后来退下来担任了正协委员参加会议,也有很多著作,现在多是被各学校请去讲公开课之类的,没有工作在身上。”龙昊将鄂璧的资料说出来。
上口亜希子听完资料说道:“这人看起来是学术很深的人,却对《易经》如此推崇。”
“《易经》也是学术。”虽然朱越也不懂,但是在上口亜希子面前,肯定是要维护的。
“冉和同呢?”宋书堂问道。
“冉和同是教育家、国学大师,而且师从武术泰斗,早年是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后考入军校,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员,之后多校讲课,现在是大学内的教授。”
不等众人提问,龙昊开始讲述最后一位说道:“蔡鸿振现代作家、历史学家,早年在日本留学后前去西方学习,出版过不少作品,有关《易经》方面的著作早年出版不少,后来因为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等言论,导致他受到了一些不明所以之人的诋毁,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却没有放弃对《易经》的研究,现在在出版社工作是主编。”
听完三人的资料。
朱越说道:“目前看来三人都是没有办法排除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三人都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御木孝太的身影。”
因为御木孝太潜入山城已经很长时间。
甚至于还在雄鹰小组之前。
只是情报科为了处理雄鹰小组的事情,一直没有时间调查。
那么御木孝太如此情况之下,很有可能已经利用这个身份开始潜伏,因此这三人都要接触。
龙昊问道:“是直接联系他们询问他们这段时间,有没有接触过什么新的人,还是说暗中调查?”
“暗中调查肯定有遗漏。”上口亜希子说道。
你暗中调查很难调查清楚,他们究竟接触过什么人。
这个问题只有他们自己是最清楚的。
所以直接询问比较好。
毕竟你说御木孝太已经和他们接触过,现在就是找御木孝太的蛛丝马迹,直接问没有什么问题。
抓紧时间才是关键。
对于上口亜希子的话,朱越认为有道理。
没必要暗中调查。
“先从谁开始?”龙昊问道。
“鄂璧虽然没有工作在身,但也住在学校附近,冉和同学校教授也在学校附近居住,蔡鸿振在的出版社在市区内,明日先见蔡鸿振,后去学校找鄂璧与冉和同,一天之间之内将消息调查清楚。”朱越做出决定。
“我要去吗?”上口亜希子问道。
她虽然被安排可以参与调查日谍。
但具体如何参与还需要朱越安排,就比如这一次去调查鄂璧三人,她能不能同行要看朱越的意思。
想了片刻朱越说道:“你一起。”
“谢谢组长。”上口亜希子说道。
其实让她跟着也是想要多一种可能。
看上口亜希子是否能发现一些端倪。
毕竟抓捕日谍,能利用的一定都要利用。
朱越也不是多么死板的人。
今夜各自回去休息,宋书堂躺在床上也在回忆三人的资料。
如果自己是御木孝太会更加倾向和谁接触呢?
三人的研究方向宋书堂在资料上看到了,只是御木孝太的研究方向你不知道,而且虽然了解到了研究方向,只是他一知半解。
甚至于是完全不解。
对于这方面宋书堂涉猎的非常少。
正如上口亜希子所说一样,他们从事情报工作,多数都是接受正规的培训。
那么被科学影响更大。
例如御木孝太这样喜欢这些东西的,确实是少数。
而且学习技能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
研究这些起不到帮助。
你说在情报工作中,自己给自己算卦。
趋利避害?
那不是开玩笑吗。
在情报工作中依靠直觉都会被骂,更加不要说这些了。
既然如此宋书堂也不去想了,明日调查之后再说。
一早在情报科集合。
朱越、宋书堂、龙昊加上上口亜希子三人,直接去出版社找蔡鸿振。
上口亜希子今日略微乔装打扮,不显美艳。
四人来至出版社也担心打草惊蛇给御木孝太提醒。
故而让龙昊前去将蔡鸿振约出来。
蔡鸿振很奇怪谁要见自己。
但还是跟随一同来到距离出版社不远的茶楼。
进入包间看到朱越等人。
朱越当即表明身份。
表明身份可以方便蔡鸿振的配合,更加可以让他选择说真话,且将各种细节都表明。
得知朱越等人身份。
蔡鸿振很好奇,他们找自己做什么?
至于客套寒暄今日直接省却,毕竟专业方面的东西,你也很难和对方寒暄。
“蔡先生请坐。”
“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想要和蔡先生打听一些事情。”
“问吧。”
既然是军统局的人,蔡鸿振没有理由不配合。
“听说蔡先生对易学有很深的研究?”
“不值一提。”
“蔡先生谦虚,这是大家公认的。”
“不过是一些糟粕残余。”
“蔡先生当真这样想?”宋书堂出言问道。
怎么可能是糟粕残余!
蔡鸿振无非是想到了自己此前的一些遭遇罢了。
可是你让他真的去承认,他果然是说不出口。
面对宋书堂的问题,只能转而问道:“你们究竟想要问什么?”
“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人,和蔡先生你聊过有关易学方面的内容呢?”
“很多。”
对易学感兴趣的人其实不少。
“新人呢?”
“新人?”
“就是此前蔡先生不认识的人,没有见过面的人。”
听到这个问题蔡鸿振开始回忆起来。
“有两个。”
“两个?”
“对。”
蔡鸿振很肯定。
对于易学他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所以和人讨论易学交流易学,他都记得很清楚。
因此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回答的很肯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