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得不承认,本田川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华夏近年来在情报领域的能力有目共睹,若真有特工潜伏在樱国,凭借高超的伪装技巧,的确有可能渗透到核心圈子附近,窃取“赤雾”计划的机密。
山本仙人也收敛了之前的怒气,手指轻轻摩挲着袖口上绣着的家族徽章,眉头微蹙。
他想起去年家族企业招聘的一批海外留学生,其中就有几位来自华夏,虽然经过了层层背景审查,但谁能保证这些人当中没有隐藏的情报人员?毕竟在利益与立场面前,人心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
须佐月下一护则端起桌上的清酒,浅酌一口,目光落在窗外。
樱国的庭院里,几株晚樱正开得绚烂,瓣随风飘落,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深知,若内鬼真的不在内部,那潜藏在暗处的华夏特工就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赤雾”计划带来更大的灾难。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前相互猜忌的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共同的危机感。
他们扪心自问,在座的每个人都是樱国的顶层人物,家族的兴衰荣辱与国家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
“赤雾”
计划若能成功,他们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或是家族产业的扩张,或是政治地位的提升,或是军方权力的巩固。
出卖计划,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通这一点,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本田川的看法。
随后,在本田川的主持下,樱国迅速展开了一场覆盖全国的内部大清扫行动。
军警部门联合情报机构,对政府机关、军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关键领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甚至对一些与“赤雾”计划有间接关联的企业和人员也进行了严格审查。
这场清扫行动持续了整整半个月,期间确实揪出了不少潜藏在樱国的奸细。
这些人中,有伪装成外企高管的商业间谍,有潜伏在科研机构的技术窃取者,还有混入媒体行业的信息探子。
然而,经过详细审讯与调查,众人却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些被抓获的间谍特工,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某个欧洲帝国,而非他们猜测的华夏。
这个结果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铁板大河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与警惕:
“照这么说,难道是那个帝国想要暗中搞我们樱国?他们之前明明也参与了针对华夏的生化计划筹备,甚至还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现在怎么会突然胳膊肘往外拐,窃取我们的计划情报?这实在说不通。”
山本仙人也皱着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会不会是他们想独占生化计划的成果?毕竟一旦计划成功,掌握核心技术的一方就能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话语权。
或许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与我们真正合作,只是想利用我们的资源完成前期研发,最后再一脚把我们踢开。”
须佐月下一护则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也有可能是他们与华夏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用我们的计划情报换取其他利益。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那个帝国与华夏在诸多领域都存在竞争关系,不太可能轻易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让步。”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却始终无法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那些来自欧洲帝国的间谍,虽然窃取了一些与“赤雾”计划相关的外围信息,却并未接触到计划的核心内容——比如昆仑山秘密据点的具体坐标、生化药剂的核心配方等。
这就意味着,导致昆仑山据点被华夏特种部队突袭的真正内鬼,依然隐藏在暗处,没有被揪出来。
更让众人头疼的是,持续半个月的大清扫行动已经在樱国境内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不少企业因为员工被审查而陷入运营困境,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也大幅下降,甚至有媒体开始报道“政府滥用权力排查公民”的消息,引发了部分民众的不满。
如果继续追查下去,不仅难以找到真正的内鬼,还可能导致樱国的社会秩序出现动荡,这对于正处于“赤雾”
计划关键恢复期的樱国来说,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
最终,在本田川的拍板决定下,这场声势浩大的内部调查只能就此终止。
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所有人都清楚,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赤雾”
计划的推进,而非在无意义的排查中消耗精力。
只是,那个潜藏的“隐患”。
始终像一根刺,扎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他们寝食难安。
而与此同时,在樱国东京市的一处繁华街头,两个身影正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丝毫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这两人正是从华夏赶来的林北辰与余风。
为了顺利潜入樱国,林北辰与余风做了充分的准备。
林北辰换上了一身剪裁合体的樱国传统服饰,头发也修剪成了当地流行的样式,脸上还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看起来就像一位温文尔雅的本地学者。
他本就精通多国语言,其中樱国语言更是说得极为流利,不仅发音标准,还能熟练运用各种方言与俚语,若是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分辨他的真实身份。
除此之外,林北辰还通过特殊渠道,为自己伪造了一份完美的身份档案——樱国某知名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此次是受东京某文化机构的邀请,前来参与一场关于东亚古代文化的学术交流活动。
这份档案不仅有详细的个人经历、学术成果,甚至还有伪造的社交账号与媒体报道,足以应对任何形式的身份核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