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7章 做客,两个古怪的研究员,关于69式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是新式坦克的一些资料。”

“一些?”李爱国拿过资料看了两眼,才明白对方的意思。

上面的资料只有坦克的大概重量,大概的尺寸,大概的布局,并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参数。

“老张,你这是信不过我啊。”李爱国将资料丢在了桌子上,点上根烟。

张坦尴尬的笑笑:“爱国同志,还请你能够理解,新式坦克是下一代的主战坦克,具体的参数是绝密内容。别说是您了,就是我们技术科内的那些研究员们,也都只知道自己应该知道的一些参数。”

李爱国倒也能够理解一机厂的做法,毕竟在红星计算所里,目前也只有他一个人完全掌握了红星计算机的生产技术。

“不过,具体的重量还有尺寸,我现在就需要确定,这关系到履带轮的设计工作。”

在关键的问题上,李爱国并不打算让步。

张坦也清楚这一点,站起身拿起摇动了电话,将李爱国的要求汇报给了厂领导。

“您放心,李爱国同志是值得信任的,对,我明白了。”

挂掉电话后,张坦看向李爱国:“新式坦克长度为6.002米,含裙板车宽3.307米,重量大概有三十五吨左右。”

李爱国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这种重量,这种尺寸,至少是一种中型坦克了,难怪一机厂会如此谨慎。

有了重量和尺寸参数,再利用从系统中积分购买出来的技术,李爱国有信心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履带给搞出来。

离开办公室前,李爱国突然想起一件事儿,问道:“老张,刚才提出反对意见的那个研究员.好像名叫张士奇,他是怎么回事儿。”

一般来说,更改设计方案是厂里面的决定,研究员们就算是反对,也不会当场跳出来唱反调。

“张士奇啊,这人是个人才,就是性子有点骄傲,你别介意。”

张坦还以为李爱国迁怒于张士奇,连忙把张士奇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张士奇毕业于魔都交通大学。

这所学校在解放前有个名字:南洋公学,在当时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培养出不少大师。

张士奇是四八年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原本打算前往海外留学读书,后来因为海外的亲戚出了变故,就留在了国内。

他先是在魔都那边工作了几年,后来因为技术水平高,被调到了一机厂。

“张士奇是我们技术科内有名的全才,精通四国语言,机械设计天赋特别高,在以前的工作中立过不少功,就是因为性子太孤傲,不注意团结群众,所以至今还只是一个研究员。”

“也许他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吧”

张坦担心李爱国对张士奇有意见,犹豫了片刻,补充道:“有这种可能性,不过更关键的是在原本的履带方案中,张士奇是绝对主力,承担了大部分工作,现在方案被废除,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看来这事儿不仅仅是性子骄傲那么简单了”

李爱国给出了一个含糊的评价,又询问了另外一个主动站起身反驳张士奇的研究员。

“那人叫做赵清,是从东南一家工厂调来的技术员,学历和能力都一般,他跟张士奇是老对头了”

讲到这里,张坦欲言又止,反而激起了李爱国的好奇心。

“他们都是年轻人,都是从各地来到这边支援军工建设的,怎么关系闹得这么僵啊。”

“其实都是些老俗套了”

张坦尴尬的笑了笑,他原本不打算把这种事儿讲出来,见李爱国一直盯着自己,不得不笑了笑,说道:“他们都看上了资料库的一个姑娘,那姑娘跟赵清是老乡,最开始的时候两人走得很近。

张士奇那人来自大城市,见多识广,还懂一些诗文,就后来者居上了。这不,两人变成情敌了。”

“这个赵清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有点小肚鸡肠了。”

原来是情敌关系,难怪赵清会那么主动的站起来,李爱国也没在意这事儿,只当是吃了个大瓜。

随后回到大办公室里,带着一帮子技术员忙碌了起来。

“爱国同志,刚才的事儿真是不好意思,我也是为了厂里面考虑。”

“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一进办公室,刚才还激烈发对更改设计方案的张士奇表现得很积极。

“客气了,咱们虽然意见不一致,但是一旦确定了项目,就该齐心协议。”李爱国面对他的热情,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李爱国采用了常用的办法,由自己统管设计工作,那些研究员们只用负责分项。

张士奇举了举手:“爱国同志,您那么忙,我对于履带的运动形态有很深入的研究,请求担任负责整体的设计工作。”

“具体的设计方案我已经有了盘算,咱们现在缺少的是具体部件的设计工作,张士奇同志,我希望你能把精力集中在诱导轮的设计中。”

诱导轮用来诱导和支撑履带,并与履带调整器一起调整履带的松紧程度。

虽然很关键,但是诱导轮的技术已经成熟了,只要一个小技术员就能搞定。

李爱国的安排明显是将张士奇排除到了项目之外。

张士奇当时脸色就有些难看了起来,只能向张坦投去目光。

张坦搞不清楚李爱国的用意,不过此时他的任务是把履带研制出来,并没有理会张坦。

各个研究员领取到相应的工作后,就回到各自的办公室里忙碌了起来。

李爱国终于有了空闲时间,他拿出张坦交给他的那份关于新式坦克的“模糊”材料。

尽管材料缺失了大部分关键参数,但李爱国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一眼便判断出,这款新式坦克正是后世的 69式主战坦克。

69式主战坦克是在 59式坦克的基础上研发而来,在其研发之初,曾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然而,现实却给了人们沉重一击。

69式坦克研制成功后,与 59式主战坦克相比,提升并不显著。

尤其是在当时,坦克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老毛子,已经大批量列装性能更为出色的 t-64和 t-72主战坦克。

在 69式主战坦克定型两年后,苏联的 t-80主战坦克也开始服役。

这就意味着,69式主战坦克自诞生之日起,便已落后于其他国家同期装备的主战坦克。

69式坦克的火力相较于 59式坦克确实有所增强,它配备了 100毫米滑膛炮。

但遗憾的是,国内当时并没有成熟的炮弹生产线,导致弹药产量极低。

李爱国前世在军事期刊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件趣事:由于炮弹补给不足,为了进行射击训练,部队的参谋亲自跑到京城的装甲兵技术研究所,借了一发 100毫米滑膛炮破甲弹的教练弹。

参谋将这发酷似实弹的教练弹扛在肩上,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京城站,购买了当晚的火车票,便大摇大摆地上了火车。

尽管一路上引来了不少异样的目光,但并未遇到任何阻拦,一夜之间,便将这个“宝贝疙瘩”顺利带回了部队。

由于缺乏足够的弹药,无论是专业基础训练还是战术训练都难以有效开展,这使得 69式坦克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坦克部队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沿用 59式坦克的既定作战框架,69式坦克的技术特性和战术特点根本无法展现出来。

最终,国内仅生产了 150辆 69式坦克,只装备了一个坦克师。

后来,105毫米线膛炮逐渐成为我国坦克的标准火炮口径,100毫米滑膛炮则陷入了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

实战中,69式坦克防护能力薄弱的弊端彻底暴露出来,而这一先天缺陷根本无法弥补。

到了八十年代,唯一装备 69式坦克的坦克师开始分批移交,重新换装为 59式坦克。

直到九十年代,我们成功研制出 79式、88式主战坦克后,才又想起了 69式坦克。

既然国内已经不再需要,倒不如将其外销,这样一来既能赚取外汇,二来还能与其他国家结个善缘。

原本在国内未得到充分应用的 69式坦克走出了国门,共销售了将近三千多辆,真正应了“墙内开墙外香”这句话。

其中,伊拉克一家就购买了两千多辆,这些坦克被投入到与小朗家及小美家的战争中。

在跟小美家干仗的时候,69式坦克的缺点暴露无疑,损失惨重。

不过只要想想69式坦克对手是谁就明白了——m1a1,世界上第一种数字化坦克,是标准的三代坦克。

而69式坦克最多只能算是一代半。

费无数的人力物力,搞出的69式坦克,最终没派上用场,实在是让人惋惜。

“69式坦克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要更换主炮,并加强防护,完成升星的话,足以硬抗t72……”

李爱国反复思索着与 69式坦克相关的种种细节,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

然而,想要更换主炮,必须先说服厂里的领导。

相较而言,从加强防护方面入手,或许是更为可行的办法。

但具体该如何实施呢……直到下班时间,李爱国依然毫无头绪。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开始在系统里查找跟增加坦克防护有关的技术。

只是这些技术需要的材料水平比较高,就算是拿出来,也没办法大规模生产。

坦克防护没什么进展,履带的设计工作倒是进展迅速,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能把设计稿交上去了。

第二天是周末,李爱国一大早到外面的理发店剪了个头发,带着肖参谋晃悠着回到一机厂。

刚走到大门,就听到旁边的门岗室里传来一阵声音。

“白科长,我要向您举报,我们科室的张士奇就是迪特,请您现在马上抓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