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4章 先生来了,今有李爱国治水,浑身泥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粮食也就罢了,现在已经供应充足了,关键是猪肉和鸡蛋。

“夜班还有特别津贴,每天两毛钱。”

听完汇报后,先生点了点头,表示了对五人小组工作的肯定。

“走,咱们到前面看一看。”

先生指着高架上的工人们问道:“这是什么工种?”

“气锤工。”李爱国介绍道:“气锤机把工字钢砸入地下,相邻钢架间嵌入木板防止塌方。”

三连气锤班的刘光齐此时正骑在钢架子上操作气锤,看到下面有人也没在意,毕竟这些天时不时有领导过来参观。

但是等看清楚老者的长相,他就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

“喂,快看,是先生啊。”

“真的是,要是咱们能下去打招呼就好了。”

班长提醒他们:“晚上要浇筑混凝土了,咱们必须要赶工。”

刘光齐艳羡的看了站在先生旁边的李爱国,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现场,李爱国为先生讲解了各个工种的情况,汇报了施工进度,施工安排和技术上的细节。

先生点头道:“爱国同志不愧是一线的工人专家,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很深刻,还简单易懂。听说你现在还当了老师,肯定也是个好老师。”

李爱国没有想到先生竟然连防水班这种小事都关注了。

一时间激动得有些恍惚了。

隧道内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都变得遥远,胸腔里翻涌的感动几乎要冲破喉咙。

先生接着说道:“听说爱国同志始终坚守工人身份?”

刘国璋不清楚先生的意思,连忙替李爱国解释:“爱国少年心性,喜欢开火车,这不,前几天还当着火车司机。”

先生道:“我看爱国同志的选择挺正确嘛。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爱国同志选择扎根生产一线,既是对初心的坚守,更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生动诠释。”

他抬手示意李爱国近前,语重心长道:“技术钻研需要深入基层,理论创新离不开实践沃土。望你继续保持这份本色,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请首长放心!”李爱国激动的点了点头。

傍晚时分,视察结束。

看着轿车逐渐远去,刘国璋拍了拍爱国的肩膀:“没想到你小子保留了工人的身份,算是歪打正着了。”

李爱国嘿嘿一笑。

****

先生参观工地的事儿并没有刊登在报纸上。

却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热议。

尤其是四合院里面。

刘光齐一回到家,就被刘海中拉到了中院:“光齐,听说先生参观你们干活的工地了,你见到了吗?”

“看到了。”

刘海中+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真的?快给我们讲一讲。”

刘光齐喘口气:“距离有七八百米,看不清。”

刘海中+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

刘光齐:“不过爱国兄弟跟先生握了手了。”

嘶。

嘶嘶。

嘶嘶嘶。

刘海中+围观的三十多个住户齐齐倒吸口凉气。

易中海默默的撤回了一个点赞,闷哼了一声,背着手离开了。

“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现在是热轧钢车间里的产量冠军了。”

前阵子轧钢厂承接了一个大型生产计划——为京城地铁提供优质的铁轨和钢材。

易中海、刘海中等老师傅都被抽调到过去生产铁轨和钢材了。

生产计划是重点计划,要是能冒尖的话,先进工人称号唾手可得

李爱国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刚进四合院,就被许大茂拦住了。

“爱国,你没洗手吧?”

李爱国被这个问题给问懵逼了,还没反应过来,许大茂就一把握住了他的手。

“嘿,我也是跟先生握过手的人了!”许大茂一脸陶醉。

李爱国这才明白过来。

“大茂,这事儿估计不能见报,你可别到处瞎咧咧。”

他觉得有必要提醒许大茂一句。

许大茂确实有到宣传科炫耀的想法,闻言,尴尬的笑笑:“嘿嘿,爱国兄弟,看你说的,我许大茂是那种人吗。”

“你还不知道吧,易中海最近的表现可积极了,估计能拿到今年我们轧钢厂的先进工人称号。”许大茂连忙岔开了话题。

“是吗。”

李爱国也没有在意。

先生的参观,极大振奋了工地的士气,铁道兵们和地方工人的工作热情高涨。

工程进度很快。

隧道基础已经完成,一辆辆嘎斯卡车从外面运来铁轨的时候,工程正式进展到铺设阶段。

由于铁道兵们都是铺设铁轨的老手,李爱国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起来。

每天上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规划下段路线,然后到工地转一圈,还能抽时间去前门机务段安排战壕挖掘机的装配工作。

时间在忙碌中一点一滴的过去。

周末,黄森准备离京前往边疆地区。

李爱国借了一辆嘎斯吉普车带着刘大娘,何雨水还有孩子,到车站为黄森送行。

站台上,列车长看到李爱国送人,笑着迎了过来:“李司机,这是你家亲戚啊,坐在哪个车厢?”

“是陈车长啊,你好。”李爱国愣了下,才认出曾经在曹文直家里见过这个列车长。

得知黄森是地质勘探队员,在孩子还没满周岁,就要奔赴边疆,陈车长有些感动了。

“这里到边疆有上千里地,这么着,我帮她安排到宿营车里。”

李爱国本来也打算这么操作的,黄森却觉得这会让李爱国欠别人的人情,所以拒绝了。

现在陈车长主动提出来,李爱国自然是乐呵呵的答应下来。

“老陈,多谢了。”

“客气啥。”

此时列车马上要开动了,黄森把孩子递到了刘大娘怀里,眼睛有些湿润:“娘,孩子就拜托给你了。”

“你就放心去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的。”刘大娘此时已经泣不成声了。

黄森在刘家住了好几个月,刘大娘早就把这个儿媳妇儿当成自己亲女儿看待了。

“爱国哥,雨水妹子,再见了!”

黄森咬了咬嘴唇,毅然决然的登上了火车。

呜呜呜.火车冒着黑烟远去。

黄森离开后,李爱国把刘大娘和何雨水送回家,考虑到今天要铺设铁轨,便开着吉普车来到了工地。

此时隧道里面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场面了。

进到隧道里面,湿热的空气裹着水泥粉尘在隧道里翻滚,通风机发出阵阵嗡鸣。

李爱国拿起四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打开头灯大步走了过去。

此时铁轨已经铺设了有十几米远,新铺设的铁轨泛着蓝光。

“副总指挥,您过来了。”铁道兵一班的班长一边指挥铁道兵们工作,一边打招呼。

“情况怎么样?”

“一切顺利,估计有半个月就能完成了。”

李爱国的目光落在一段铁轨上,突然蹲下了身。

“陈工,轨道卡尺!”

负责现在技术的陈工程师听到喊声,跑了过来。

“副总指挥,这铁轨是轧钢厂那边送过来的,生产使用的是我们制定的指标和技术,应该不会有问题。”

嘴上解释着,陈工程师却很老实的把塞尺递了过去。

“技术和标准可靠,不代表人也可靠。”李爱国接过来,蹲下身,将塞尺塞进了轨道缝隙内。

塞尺是专门测量铁轨的精密尺子,精密度可以达到0.01毫米。

“轨头宽度偏差需为0.82mm,轨底平面度误差为0.76mm/m”

看到这个数据,陈工程师的脸色黑了下来。

按照技术标准,轨头宽度偏差需小于0.5mm,轨底平面度误差低于0.3mm/m。

“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咱们明明派了质量监督员前往轧钢厂负责监督。”陈工程师嘴巴里的烟头掉在了地上。

“停工!马上把后勤材料科的同志喊过来。”

随着一声令下,现场的铁道兵们纷纷停住了手,个个脸色难看的站在那里盯着铁轨。

先生前阵子刚视察过,表扬了地铁的工程建设工作,现在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

后勤处材料科的王科长得知消息赶了过来,在检查了铁锤之后,给李爱国递了根烟:“副总指挥,这么点误差,算不了什么,这些铁轨在在露天试验段跑了三个月”

“那是普通铁路。”李爱国甩出一份地铁设计规范:“这里是地铁,地铁隧道湿度超75%,铁轨的腐蚀速率提高五倍!”

王科长搓了搓手:“可以通过涂层维护或防锈油处理延缓锈蚀。”

“地铁铁轨是电路回流的组成部分,涂层将影响导电性。”

李爱国指着远处说道:“地铁跟地面铁路不同,使用的是整体混凝土道床,有高频次运行的需求,这对于铁轨的要求更高。”

王科长还想着该如何把这事儿给圆过去。

李爱国板起脸:“马上通知技术员,对所有铁轨进行重新测量,任何不合规范的铁轨,全都拆下来。”

见副总指挥发了火,王科长这位老材料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组织材料科的人员和铁道兵们对所有铁轨和钢材进行了检查。

铁轨和钢材的材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含碳量低于0.25%,轨头碳含量误差需控制在±0.05%以内。含锰量大于13%,同时硅、锰等合金元素比例符合平衡力学性能。

唯一的问题就是有十几根铁轨和钢材的偏差和误差比较大。

“马上联系红星轧钢厂,让他们派人过来!”王科长气得直骂娘。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