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我娘为了给我留条命,偷拿了地主家一个馒头,被活活打死了。”
救援队员们想起解放前的哪些事情,嘴巴里的羊肉不香了。
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司机楼内只能听到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
刘青松长长叹了口气:“要是能提前知道天气变化情况就好了。”
陈伯雅一边铲煤,一边小声说道:“现在就算是国外也没法办到.”
他意识到这话可能犯了错误,连忙又吞咽了回去。
那些救援队员们却都清楚陈伯雅讲的是实情。
国外那么多大科学家,那么多气象专家,都无法提前知道大雨什么时间落下。
国内对于气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更不可能了。
沉闷的气氛中,李爱国咬下一块烤羊肉,津津有味的咀嚼了起来。
这玩意真好吃。
****
救援列车返回前门机务段已经是第二天了。
李爱国带着刘青松跳下司机楼。
邢段长、段领导们和十几个火车司机都激动的鼓起了掌。
出乎李爱国预料的是,现场还有几个报社的记者,其中有一个还是上次采访过自己的。
邢段长兴奋的介绍道:“爱国,人人日报的记者得知了救援的事儿,想对你们进行采访。”
“刘记者,你好,你好。”李爱国笑着跟刘记者握了握手。
刘记者显得很高兴,握住手说道:“爱国同志,大半年没见,你又立下大功了,能够奋不顾身冲进洪水中救人,这种勇气实在是令人钦佩。”
闻言,李爱国心生疑惑。
一般来说,像这种采访需要单位出面跟报社联系。
要知道他们仅仅在沈羊耽误了两天就赶回来了,还没来得及把具体情况汇报给机务段。
这些记者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刘记者看出了他的疑惑,转身指了指一个年轻的记者。
“这位是我们人人日报的实习记者周雪洁,她回家探亲,正好乘坐了k16次列车,亲眼目睹了你们救人。”
李爱国看了看马尾辫记者,却没有半点印象。
周雪洁提醒道:“海腰带,我亲手递给你的。”
海腰带是海军专用皮带的俗称,纯牛皮制造,硕大的钢扣上有海军的“八一”标。
这玩意特别贵重,只配备给海军里的领导,李爱国当时还在好奇,一个姑娘家家的,在哪里搞来这么大个的皮带。
现在总算是想起来了。
“海腰带同志,原来是你啊。”李爱国笑呵呵的握住了周雪洁的手。
周雪洁:“.”
“对了,腰带还给你了吗?”
“还了.”
周雪洁觉提起海腰带是个错误的选择。
她就算是从小喜欢舞枪弄棒,毕竟是个姑娘,父亲教育她要知书达理。
“那腰带确实不错,特别是钢扣的手感.”
“那个,火车司机同志,咱们还是谈谈救人的事儿吧。”
“诶对对对,谈救人。”李爱国眼皮上挑。
周雪洁赶紧拿出笔记本和钢笔,一脸期待的看向李爱国。
“我想起来了,当时我差点被洪水冲走,就是拉着海腰带的钢扣,才算是稳住了。”
周雪洁:“.”
李爱国倒不是故意的。
关键是那海腰带真是个好东西。
****
这次采访是集体采访,李爱国的环节很快便跳过了。
记者们开始对救援队的同志,还有k16次列车的车长、正副司机和乘务员们进行采访。
李爱国得了空闲,晃悠着来到了整备车间里面。
一进门,就看到肖参谋一脸幽怨的盯着自己。
按照原定计划,只要两个月就能完成战壕挖掘机样机的制造工作,他也能回到金陵复命。
结果,这火车司机竟然接了好几个“私活儿”,现在已经将近四个月了,还没有完工。
“老肖,你这是弄啥咧,咱们是战友,不是夫妻,不能搞久别胜新婚那套。”
肖参谋本来一肚子火,听到这话,差点笑出声来,火气也消散了。
算了,这家伙也没闲着,不跟他一般计较了。
肖参谋站起身指着一台庞然大物说道:“李司机,整备车间的师傅们已经按照图纸,完成了大部分的组装工作,不过战壕挖掘机的液压管路还得你来搞定。”
“老肖,其实我一直盯着这边,今儿过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李爱国说着话戴上了手套,抄起板子爬到战壕挖掘机的大臂下面忙碌了起来。
一直忙活到傍晚时分,李爱国拧好螺丝爬了下来。
“李司机,还要几天时间?”
“三天吧。”李爱国给出了一个保守的时间。
肖参谋点头:“我现在联系金陵那边,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要是在接“私活儿”,就得想好怎么跟首长解释。
这老肖太鸡贼了,李爱国哭笑得不得。
他确实打算到金陵走一趟,顺便跟陵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赵九张见一面,讨论天气预报的事儿。
傍晚。
夕阳似火。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的回了四合院。
陈雪茹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劳累了一天,吃到媳妇儿做的美味饭菜,还能顺手在小红升的屁股上来一下,小日子美哉。
小红升正往房梁上爬,挨了一巴掌后,倒退着下来了,乖乖的坐在了桌子旁,拿起了碗筷。
陈雪茹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孩子没有不调皮的。
小红升现在正是好动的年纪,特别是他觉得自己跟熊猫吃吃是哥们。
熊猫吃吃能干的事儿,他也能干。
于是。
小红书便展现出了第一项天赋——爬树。
屋内没有树,就顺着墙壁的柱子爬。
李爱国最开始的时候,还担心这小子摔下来,没想到他爬的有模有样的,也就没在意了。
只是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能爬。
在这个家里,陈雪茹是慈母,李爱国是严父。
陈雪茹给李爱国夹了一筷子青菜:“爱国,咱们大院里的几个住户准备去报案了。”
“报案?”李爱国愣住了:“院子里发生什么大案子了吗?”
“还是贾东旭失踪的事儿。”陈雪茹看了一眼贾家的方向,小声的说道:“现在大院里有住户怀疑,秦淮茹谋害了贾东旭。”
“啥?”李爱国被这个消息惊住了。
这大院住户的脑洞也太大了吧?
不过等陈雪茹把事情讲了一遍,李爱国才明白为什么有这种传言了。
贾东旭的失踪是这阵子大院住户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事情。
很快,各种消息就汇总在一起了。
其中有一条引起了住户们的注意。
隔壁的王婶前阵子的晚上去茅房,亲眼看到秦淮茹带着贾东旭出了四合院。
而秦淮茹面对这事儿,却闭口不提。
当年潘金莲谋害了武大郎后,也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刘岚说了,秦淮茹就是潘金莲!”
李爱国:“.”
他当然知道秦淮茹不可能谋害贾东旭。
只是贾东旭去哪里了呢?
此时,贾家屋内。
秦淮茹也在思索这个问题。
“东旭,你去哪里了?”
提起这事儿,秦淮茹也满头是包。
易中海被带走的那个晚上,贾东旭睡到半夜,突然从床上爬起来,就要离开家里,要去干一件大事儿。
秦淮茹赶紧拦住贾东旭,询问他要去干什么,贾东旭却不肯说。
只是表示,一旦这事儿干成了,贾家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他贾东旭就能平步青云了。
秦淮茹觉得贾东旭是在发疯,却拦不住他,只能把他送出了四合院。
考虑到贾东旭可能去干什么见不得的事儿,秦淮茹自然不敢透露贾东旭的行踪了。
现在住户们开始传言,是秦淮茹谋害了贾东旭。
秦淮茹是哑巴吃黄连。
****
无论日子是好是坏,明天的太阳总是会照常升起。
李爱国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机务段里面。
刚进门保卫干事就递了一张报纸。
“李司机,你上报纸了。”
“是吗?”李爱国将报纸夹着胳肢窝里,骑上自行车晃晃悠悠的朝着整备车间奔去。
“还得是人家李司机,上了报纸也能这么淡定。”保卫干事在后背唏嘘一句。
这时候,陈伯雅也骑着自行车过来了,正好听到这话。
“刘哥,报纸借我看看呗。”
陈伯雅也参与到了救援工作中,当时记者还对他进行了采访。
陈伯雅接过报纸翻开来,在副版上找到了那篇报道。
报道详细记录了救援的整个过程。
写得写的最惊险刺激的,又荡气回肠的,就是李爱国跳进洪水中救人的那件事。
其中还重点阐述了李爱国教训那个逃跑乘客的场面。
详细把解放前和解放后的铁道做了对比,提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口号。
虽然陈伯雅的名字被救援队代替,看得心潮澎湃,非常激动。
尤其是看到李爱国从洪水中把乘客拉出来的照片,更是恨不得自己就是李爱国。
“太有英雄气概了,这才是真正的火车司机。”
陈伯雅也算是知识分子,一时间竟然找不出词汇来赞扬李爱国了。
“小陈,你的梦想是当火车司机,李大车又是咱们全国最优秀的火车司机,你怎么不想去拜李司机当师傅?”保卫干事见陈伯雅的样子,决定提点他一句。
“我?”
“是啊,你看k16的黄师傅,早几年就是个卖冰棍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火车司机了。这次又参与到这事儿中,肯定能拿奖状。”
“我我真能拜李司机当师傅吗?”
陈伯雅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