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关于历史推演测试的回复  盛唐挽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个,梳理清楚南北运河,重新选一个可以承载历史大势的首都经济圈。

两条其实是一条,只有整理清楚这个了,才有可能顺应历史的大势发展。

因为那个时候,除了人以外的因素,没有一条是站在关中这边,站在长安这边的。盛唐的政策,便是与除了人以外的大势做斗争。

人不能胜天,齐心协力尚且要对天地敬畏,更何况勾心斗角?

做到这两点,便可以延缓帝国灭亡。

盛唐的政治结构,能办到这两点么?

答案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大概也不用单独拎出来说了。

就算大唐疯狂扩张,怛罗斯之战赢了,爆锤了吐蕃,血洗了契丹,而西域和河西走廊的生态,也到极限了。

事实上,开元末年,唐军就主动撤出了河西走廊的一些沙漠化地区,将“军”降级为“守捉”。

如果李隆基继续英明神武五十年,西域的环境也会加速恶化。扩张有出路么?并没有。

不能开发西域,长安作为首都,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了,一条都没有了。后面一千多年的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安史之乱后,南北运河的地位陡然上升,从“助力线”变成了“生命线”,这条脉络,一直走到了工业化时代。

这就是历史给出的答案,大帝国的心脏,还是回到了汴梁到洛阳这一段,然后因为封建时代生产力的限制,因为西域环境的破坏,帝国还是会处于不断收缩的状态,无法以西域为核心作为突破口。

多走一段运河路线的洛阳,在经济上远不如汴梁便利,首都圈应该选哪一个,实际上,给统治者的选择余地并不多。汴梁可以,洛阳似乎也行,大致位置就这样了。

盛唐,已经到了封建帝国扩张的极限,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它就是中国封建统一大帝国的上限,这个就是我的答案。

既然是上限,月满则亏,历史的苍茫浩荡,正是历史文的魅力所在,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