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0.第145章 削发以明志  盛唐挽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5章 削发以明志

张光晟再次去吐蕃军大营,不仅带回来了对方允诺送还城外百姓的消息,而且他本人,还得到了吐蕃主将悉末朗赠送的一枚小金佛,只有小半个手掌那么大,做得惟妙惟肖的,一看就是价值不菲。

回到沙州府衙以后,张光晟将这个金佛,与吐蕃主将的书信都一并交给了方重勇,心悦诚服的拜谢道:“使君料事如神,悉末朗果然给我送了厚礼,便是这个。”

张光晟金佛送到方重勇面前。

“这种套路,都是些前辈们玩剩下的东西。”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摆摆手,继续说道:“留着吧,保佑你升官发财。”

马上就能收回来的东西,吐蕃主将当然不吝啬卖个好,顺便麻痹一下沙州小城守军。看来他们对破城很有把握。

张光晟笑嘻嘻的将金佛收好,凑过来压低声音道:“我说城门被封死的时候,悉末朗虽然忍住了,但说话的语气,还是稍稍轻快了些。属下怀疑吐蕃人或有撤军围攻罗城之意。”

他家之前就在罗城,所以很清楚两座城的差别在哪里。如果说小城的面积不大,城墙又高耸,不好对付的话;那么罗城则是四面漏风,不仅面积大,而且城墙低矮,要守下来很不容易。

毕竟那里原本就是个贸易据点改建的,远远比不上经营数百年的小城。

输了,沙州小城自然也守不住了。

赢了,解除沙州之围,战后论功行赏,本地大户自然也少不了分一杯羹。

他的态度就代表了豆卢军的态度,而豆卢军的态度,直接影响本地大户们的态度。

方重勇扬了扬面前桌案上的信件,将其交给方大福。后者又将这些信交给在场众人传阅。

如果吐蕃人的目标是强化对沙州的控制,并打造出一个“佛国样板工程”,那么将这里原有的大户们赶走,似乎也是一个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选项。

有一次吐蕃军势大的时候,曾经被唐军小股部队一次冲击就给冲溃了。

而实际上,吐蕃人很可能没有多少粮草了。

“之前,吐蕃军的间谍便藏在开元寺内,由祥班德益西德大师庇护着。

所以为了确立佛教的统治地位,赤德祖赞派出包括祥班德益西德在内的高僧,来我大唐各地佛寺翻译经文,然后将其带回国内大昭寺存放。”

离交还俘虏的日子还有三天,沙州小城内一切如常。不过这天刚刚入夜,方重勇却是将本地大户的代表,以及豆卢军军使王思礼及军中高层,都叫到了府衙。

这个理由乍一听有点荒谬,但放在吐蕃这种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国家身上,却又很合乎逻辑。

吐蕃人的目的不仅十分明确,而且许多古怪举动,都能有合理的解释。比如让俘虏在田地里浇水,不过是迷惑沙州本地唐军,让他们以为吐蕃人准备完备,打算在这里长期围困。

估计悉末朗会将一些吐蕃间谍掺入这些人里面,伺机而动。”

“出击的时候,我骑着我的小马,跟在队伍后面。”

祥班德益西德随即转身便走,就好像自己来这里只是逛一圈一样。

“之后,吐蕃军主将悉末朗,一直想试探城中存粮有多少,于是他们提出释放俘虏的城外百姓。

方重勇对张光晟嘱咐道。

张光晟阔步从府衙大堂门前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皂色常服的年轻僧侣。

呃,好像他来这里也确实就是就逛了一圈,在府衙大堂内的时间不超过一炷香。

方重勇抱起双臂,饶有兴致的继续解释道:

本官上次派人去见悉末朗,已经表示,沙州上下众志成城,坚守个十年八年没有任何问题。诸位,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吧。”

王思礼沉声问道。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方重勇的猜测。但如果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就能说明很多之前让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了。

等张光晟走后,方重勇这才将桌案上镇纸下面压着的一张纸拿了出来,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许多信息,多半都是以问句结束。

“如果我们粮食少,那么他们将会围死城池。如果我们粮食多,他们把俘虏塞给我们,轻装上阵,前往罗城,集中所有兵力攻打罗城。

方重勇侃侃而谈说道。

“你有这等眼光,将来必成大器。”

方重勇从腰间拔出短刀,将自己的发髻解开,切下来一截,拿在手中。

“善哉善哉。”

方重勇意味深长的反问道。

这个问题很关键。

唯有他们送俘虏到城下的时候,大军防备最为松懈,有机可乘。

方重勇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手掌。

王思礼有些疑惑的问道。

所以战机稍纵即逝,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罗城守军身上。”

“方使君是说,在接收城外百姓之后的当天夜里,我们夜袭吐蕃大营?”

据说是商讨“大事”。

王思礼脑子转得很快,一下子就想到了方重勇的打算。

方重勇一本正经的说道,脸上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意思。

要是在宋代,估计这些人里面能有一两个敢战的就不错了。但是现在武人的血还未冷,武人建功立业的时代,还在继续,并未远去。

将不在勇,在于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如果本官答应,那么证明小城还可以坚持很久,根本不担心多余的人入主。

“所以,吐蕃人费了这么多活,到底是想做什么呢?”

“我们都能想到,在接收完城外百姓后再突袭吐蕃大营,吐蕃人如何想不到呢?

如果本官拒绝,那么悉末朗就可以断定,我们存粮不足。

上了战场,在开战前,便没有绝对的输赢,也不存在必然的稳赢。只要是参战,便会有未知的风险。

另外还有一个朝廷的因素: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能来?其他地方战况如何?能不能解除沙州之围?或者解围后在场诸位是不是都还好好活着,都是未知之数。

而且吐蕃军为什么不用抛石机砸城墙呢?

“今日是来告知诸位一件事。”

整个看起来,倒是有几分“小朝廷”的模样了。

上上签没有拿到,拿到一个上签也不错,可惜这个“上签”被方重勇拒绝了。

府衙大堂内,顿时跪了一地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