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开拔,未战之先,两军的密探便各自往来穿梭,打探情报。可让蔡通失笑的是,桓仲定下的战略,先以八万宛城的精锐攻破十五万楚军,再与穰县的五万梁军合围蜀军。
在这个计划之中,桓仲的重点都放在了杨羡的身上,显然没有将楚军和他蔡通放在眼里。
碰撞声、厮杀声、嚎叫声、战鼓声
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交杂在一起,梁楚梁军正以最为惨烈的方式搏杀,拼得便是那一口锐气。
当大地之上最强悍的生物成群作战的时候,周域生灵莫不退避。这是一场一开始便进入了高潮的战役,蔡通与桓仲谁都没有留手。
鼓声振鸣,楚军开始进军。
蔡通也在争夺时间,为了赶在杨羡之前取得突破。更为了在桓武的援军到来之前,占领南阳北部,据险而守。
现在在宛城的梁军只有八万,而蔡通自然也不可能放弃这个千载的良机,起十五大军直攻宛城。
务必要在丹口,擒杀杨羡!
蔡通之所以有底气,那是因为杨羡五万大军在侧,在南阳的军力总和达到二十万。蜀楚两军与梁军的兵力对比达到二比一。而本在丹口的三万梁军首战败退之后,主力退往了穰县,拱卫宛城侧翼。
等到在宛城的桓仲反应过来,杨羡已经占领了丹口外围各处通道隘口,战船开进了丹口北的丹湖之中。
桓仲在争时间,为了击溃楚军之后,能够尽快调集兵力,围攻杨羡。
蔡通眼中精光闪烁,暗自说道:“桓仲,既然你想要这个机会,我就给你!”
丹湖毗邻穰县,中间隔着层层山岭。桓仲不愧是久经风雨的大将,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措施,命令本在丹湖的梁军全线后撤,收拢败兵,固守穰县外围的山岭,并从宛城调了两万援军前往穰县,五万大军层层布防,意图阻遏蜀军的攻势。
此后无论是配合益州、凉州两地的诸侯攻雍州,还是配合吴国攻击中原的豫、徐两州,主动权都在蔡通的手上。
只要攻下了宛城,那在穰县的五万梁军自然成了瓮中之鳖。蔡通若是得到南阳北部,那么天下的局势将会大变。
杨羡攻势迅捷,战船沿江而下,直破梁军数道封锁。不要说在神都的桓武,便是在前线的桓仲也没有料想到杨羡的速度这么快。从南中发兵,到占领丹口,前后不到八日。
桓仲找到了,楚军左翼与中阵出现了一丝空隙,他当即命令身边的所有精锐投入进去。只要攻破蔡通的中阵,那么蔡通便只有败亡一途。
蔡通也找到了,桓仲本阵山丘之下,梁军最为精锐的大戟兵劣势已显,只要将之合围攻破,那桓仲便没有了最后的依靠。
双方的统帅几乎是同时下达了命令,剩下的便是在争谁的速度快!
天际鸢鸣依旧,大地之上攻杀之势不绝。这样惨烈的战斗,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是这乱世之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