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这边除了留刘信刚一个小队之外,还会留一百左右的青壮和这些青壮的家属。
……
刘信启面色有些难看,低头不看徐永,继续说道:“那停靠船只的船位能不能卖几个,总不能让我的船每次来都交船位费吧。”
“青鳞铺的生意只是我们徐家生意的一部分,所以主家并不在这里,家里将青鳞铺的事都交给我负责,还请刘族长不要见怪。”徐永边走边对刘信启说道。
此次与武家起冲突,最终导致武家实力大损,徐崔两家自然而然的在青鳞铺的话语权就加大了。
今后莱州就相当于刘家堡的一个后方基地,负责用登州送过来的银钱给登州采买、输送各种给养和装备。
“那仓库呢?卖一些总可以吧。”刘信启继续说道。
既然‘间接’接受了刘信启的好处,刘信启当然要过来拿点利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拜访。
想来徐永也明白刘信启的来意,所以话里表明了,徐家在青鳞铺的事,他可以说了算。
看到刘信启生气了,徐永连忙回道:“那到是可以,我给你匀两个,后面不够了,你可以在港口两边自己扩建,我徐家绝不阻拦。”
又闲扯了一些话,刘信启开始说正事:“此次过来赵你,是想从徐家手里买一些船只和院子,还请通融。”
“粮食倒是没有运过,都是运些价值大的东西,大老远的跑一趟,运粮食太不划算,都不够销的。江南粮食一斤一文,本地粮食就算涨了,一斤也就三文。我们自家地里种出来的更便宜,所以从来没运过。”徐永回道:“不过大概也可以估算出来,这里到杭州,海运路途单程三千里,算每天行船二百里,也得十五天,加上沿路停靠、躲避风雨大浪,不顺风时船行的慢等等,来回最少得两个月,这样一文一斤的粮食,运到莱州,价格最少也得翻倍了。”
负责后续刘家堡在莱州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配合刘家堡将难民和这次救的赵家村村民转移到登州,在莱州持续的采买石炭、粮食、铁、铜等等一切刘家堡需要的东西,并且建立相应的、长期稳定的采买渠道。
青壮负责听从刘信刚的安排做好各项刘家堡的后勤工作,家属则负责做好这些青壮的后勤工作。
这些信息都可以算是商业机密了,刘信启也就是试探着问问。
这样一来,目前拥有的十个院子肯定就不够用了,后面会根据需要,买现成的院子,或着买地自己建,不论怎么做,这边的后方基地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
照徐永的算法,如果雇佣他们运粮的话,算上他们的利润,粮食价格得再翻两倍,那得一斤六文了,太贵了。估计他们也不会帮着运,因为相比起其他的商品,一船粮食总价值太低了。
负责在莱州的造船厂采买渔船、运输船、沙船等船只,逐步提升刘家堡的海运能力。
“主要是辽东和江南跑一跑,偶尔会随大船队去高丽和日本,不过很少,徐家船小利小,跨海风险又大,不划算。”徐永回道。
听了刘信启的要求,徐永低头沉思,此次受了刘信启的好处,不给他点甜头肯定不行,会得罪他,但要是再卖给他院子,刘家堡肯定会迁更多的人过来,那就真的是引狼入室了。
“船只倒是可以给你匀一些,近来金赵战乱,海面上也不安生,海贸不好做,好些船只都闲着。”只是考虑了一小会,徐永就对刘信启说道:“院子就恕我不能答应了,都有人住,卖给您,原来住的人就得露宿街头了。”
“好,只要扎下了钉子,以后就好办了,后面等我给你安排的青壮到位后,你就开始顺着青麟铺港口北边继续扩建,建大船位,顺带平整好码头。”刘信启激动的回道,哪还有刚才黑脸生气的样子。
原来刘信启本来就没打算买到现成的院子,原本的目的就是买船位,刚开始要买院子,只不过是“漫天要价”而已。
“走,我们再去崔家试试。”说完带着两人再次出门,朝着崔府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