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试过铆接?”陈逊问道。
“既然郎君高兴,那就给造船坊多一些经费吧,您之前给我那么多造船的设想,没钱我什么也做不出来。”左喜再一次顺杆爬。
“缺!什么都缺!”左喜是个很会顺杆爬的老油条,直接开始狮子大开口:“缺船匠、缺木匠、缺长工、缺木材,船坞也不够。”
“再往大琉球派一半人,这里就更缺了。”左喜说的好像造船坊都维持不去了一样。
“那就慢慢试,目前木船也够用,铁船只能算是技术储备,不着急。”
“等等吧,等我们海外的铁矿开始开采,自然就不会缺铁了。”陈逊只能再次说等等。
只有那些时间培养的人才能保证一定的忠诚度,也只有势力之内忠诚于陈逊的人占比不低于一定程度,才能保证这个势力是受陈逊控制的。
“我这次过来是打算让你扩大造船规模,多挖一些船坞,后面陈家庄用船的地方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靠买。”陈逊提出了自己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或者寻找一种适合铆钉作业的施工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左喜介绍道:“还是之前的问题,什么都缺,特别缺堪用的匠人,进度都非常缓慢。”
“若是选择材质较硬的铆钉,在固定的时候必须采用大力敲打,反而无法做到良好的紧密接缝。”
左喜嘴里说的设想,就是陈逊基于对后市木质战船的微弱了解提的一些研究方向,大多都是一些是是而非的概念,还有一些粗糙的船型图,顶多算是一个造船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对于具体的造船技术帮助不大。
“我给你说的铁船研究的怎么样了?”陈逊问道。
没想到左喜竟然给了陈逊肯定的回答,这倒是令陈逊有些惊喜。
所有的事项发展进度缓慢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缺人。
“我后面让人给你派一些俘虏过来,你好好调教一下,挑一些机灵的培养他们造船手艺。”陈逊打着太极:“庄里到处都缺人,我总不能去外面给你抢去,只能我们自己培养。”
陈逊明白,材料学永远是制约科技发展的最大掣肘,何况在陈家庄这种微小组织里,想要使材料学进步,只能靠时间硬挨。
陈逊以前不是没有尝试过快速扩大势力规模,可因为“人心”的问题,势力只要扩大的速度太快,就必然会遭到反噬。
陈逊心里暗叹一声,看来就不应该跟这些老油条客套。
因此,忠诚于陈逊的人才数量决定了有多少底层长工、匠人、士兵受陈逊控制,也决定了陈家庄这个势力的规模上限。
等学堂的规模提上去,从学堂里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陈逊才可以放心的扩展陈家庄的势力规模。
“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您放心,最多半年,我就能将造船坊的造船能力提高到三十艘每年。”左喜拍着胸脯保证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