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大营商议应敌之策的时候,陈逊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隐患,但这个隐患又不能放到桌面上讨论。
那就是:士气!
可这种惩罚行为只能在事后进行,以前面对的敌人比较弱,就算有几个逃兵,也不影响大的战局。
特别是在军队中的威望。
陈逊给他起名为炼钢厂,主要是因为它的定位:在满足陈家庄小规模武器、工具制造的前提下,研究炼钢工艺的提升。
但凡后世之人都知道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陈家庄势力有可能从这次大战之后进入风雨飘摇的阶段,进入这个阶段,确保自己的威望无人能敌就非常重要了。
以前的自己在手下心里的印象是“智谋无双”,若是再加上“勇猛无敌”,那就是文武双全。
这和皇帝御驾亲征提升军队士气是一个道理。
不参与作战的撤完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卫兵们死战的意志自然也会大大降低,如何提升士气就成了陈逊目前需要紧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筑牢自己在陈家庄势力中的地位。
“郎君!”炼钢厂的管事及时出来迎接。
可以说,这就是个研究院,每年大半的经费全都是用于研究钢铁材料的升级。
听“厂”这个名字好像是规模很大,其实陈家庄的炼钢厂充其量也就是个大型的铁匠坊,因为铁矿石、煤炭全都要靠从外往内运,所以规模被局限的厉害。
所以自己必须在军队里建立更高的威望,很迫切!
自己若是没有了亲卫和海卫,那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
在临阵而逃方面,陈家庄刚开始对外开拓时,确实有,那时候只有十二三岁的陈逊亲自操刀斩首,很快制止了这种行为,后面这几年已经很少有了。
陈家庄的蒸汽机还。没有研究出来。
要硬说有,家也可以算,但是家人都撤了,这个家的分量就大大降低了。
“你看郎君,竟然把我们的家都给整没有了。”这种思想一出来,小兵自然就会更加信任和自己朝夕相处,同生共死的军将。
自己作为主家,千金之身,都能坚持在对抗官兵的最前线,其他卫兵的杂乱心思自然会被打消。
锻造苗刀的钢材就出于这个炼钢厂。
听名字就知道了:卫兵!这就是一支私兵,主心骨的性格、行事会极大的影响这支私兵的风格。
距离陈家庄最近的、比较符合建设水力机械的河流就是东宝河,上次迎战广州厢兵的那条河,可它已经处于陈家庄势力范围之外。
“现在防护力最强的甲胄是哪套?”陈逊问道。
“要单论防护力,还属鳞甲,不过太重了。”管事将陈逊领到一副鳞甲半成品跟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