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6章 显摆3  不明不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6章 显摆3

就如景阳皇帝在去年开学典礼上讲的那样,大明帝国的未来只有一半掌握在朝廷手里,另一半恰恰藏在皇家学院中。

其实此话应该更嚣张一些才对,不是大明帝国的未来,要改成全世界的未来。光一个蒸汽机的诞生,就让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即便是项目研发团队的成员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这么大的作用。

假如奥兰治亲王还幻想着靠欧洲各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方式、以武力逼迫大明帝国就范,那真是打错了算盘,结局必将很惨烈。欧洲各国有可能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再次陷入黑暗的中世纪。

大明帝国拥有蒸汽机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是初期的试验品。

早在王徵掌管海河机械厂的年代,工程师们就按照皇帝的构思制造过蒸汽机,准确的说是高压蒸汽机,不带冷凝器那种。

有了大致的原理和草图,蒸汽机的制作并不复杂,很快就有了样机,也可以正常运转。但由于工艺和材料限制,样机的运转状态不太稳定,时时刻刻都需要人工监督和干预,无法大规模用于生产领域。

但这种蒸汽机的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总体上已经超过了瓦特蒸汽机的水平,更接近19世纪的卧式蒸汽机。

为什么不从零起步,先制造结构比较简单的冷凝器立式蒸汽机,然后通过实际使用再一步步慢慢完善进步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洪涛是穿越者,标准的作弊式发明。谁听说过打小抄还要在草稿纸上写计算过程的!!!

早期的蒸汽机在效率上并没有传统的水力、畜力、人力稳定,不光效率低,使用成本还更高,不适合用于大机械化生产。

既然有更好的型号,何必非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走,能跑的时候坚决不溜达。跑不动,那就继续使用传统动力。

反正按照目前的生产需求,动力还不是特别关键的短板,把更多从事农业的人口尽快转变成产业工人,改变农耕社会的结构才是发展根本。

随着欧洲学者的抵达,跑起来的条件趋于成熟。他们虽然在技术上没有大明学者熟练,却带来了一个洪涛也不太拿手却又非常重要的转变,科学理论体系。

有了这套体系,才能把实用技术的升级正式纳入科学研究范畴,在理论支持下系统的发明创造,再通过实际应用,反过来丰富理论体系。

然后高压蒸汽机就应运而生了,在一步步解决了制造和材料工艺的难题之后,第一台样机就在海河机械厂正式运转并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等级。如果不是洪涛坚决要求在安全性上再提高一大截,去年就能正式定型进入量产阶段。

夏初,时间工坊终于把高压蒸汽机所需的气压表搞了出来,经过多次上机实验证明了可靠性,这才开始小规模试制。但也只在滦州工业基地和邯郸工业基地有小规模应用,仍处于搜集数据阶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