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底牌
“他太冲动了,不像个五十岁的人。”
对于巴达维亚总督当面提出辞呈,奥兰治亲王和科内利斯都很尴尬。彼得议长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好在事情发生在东印度公司,他还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是冲动,是胆怯!热带的生活和优渥的报酬让他逐渐丧失了锐利和勇气。”
科内利斯认识科恩很久了,曾经还在任命巴达维亚总督的会议上投过赞成票,哪怕候选人是位年轻的高级商务代表,没有任何背景,依旧选择了支持。原因很简单,这个人维护了公司的利益,让股东们大大受益。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当初那位挺身而出让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跃成为亚洲海域唯一航运商的年轻人逐渐老迈,不再以为公司服务为荣,是该换一换新鲜血液了。
“科恩先生提出的担忧并不是胆怯,大明海军确实有能力凭借恩鸟港封锁好望角。而我们在那边最近的补给港也在3000多公里之外,是这样吧?”
对于科恩总督的辞职奥兰治亲王同样感到突然,却不是特别诧异。自从抵达巴达维亚开始,这位总督就在不停介绍大明帝国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他非常了解这个国家,了解到有些崇拜了。
而科内利斯和彼得这样的共和派商人却是第一次亲临亚洲,脑子里对亚洲的认知仅停留在文件上。谁的话更值得信任、更具参考价值,一目了然。
可眼下荷兰共和国内的局面已经不是在理性探讨一件事的真伪了,而是纯粹的站队。大明帝国的扩张侵犯到共和派贵族和商人的利益了,欧洲各国君主的态度又给了他们反击的机会,顺便还能压一压奥兰治派,不死死抓住才怪。
但任何事都要有个度,如果共和派拿不出足够的开战理由,自己坚决不会批准共和国加入所谓的欧洲联军。到时候无非再来一次大哥莫里斯曾经用过的手段,用军队血洗共和派,顶多失去法国人的支持。
“呃……西印度公司去年刚从葡萄牙人手里把罗安达港四分之三所有权买下来,按照大明标准,这个港口距离恩鸟港有5000多公里。”
彼得.克里斯托弗.桑特的职务是荷兰省议长,同时桑特家族又是西印度公司的股东,所以亲王这个问题该由谁来回答很明确。
和东印度公司相比,西印度公司在后世的名号并不响亮,原因有很多。但在17世纪的欧洲,联省共和国的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属于并驾齐驱,前者还稍稍领先。
毕竟西印度公司活动的范围在大西洋海域,也就是欧洲的家门口,从事的行业大多与新大陆有关。而遥远的东方在很多欧洲人心目中基本等于传说,并不是特别关心。
那西印度公司最大的业务是什么呢?说起来特别低级,两个字,奴隶。后世很多国人一提起黑奴买卖,总会把英国人视为罪魁祸首。
实际上有点冤枉了,英国既不是奴隶贩运的创始者,也不是贩运流程的建立者。它只是在18世纪之后把这个暴力行业卷成了没人乐意干的苦活儿,进而垄断。
真正的罪魁祸首有两个,创始者葡萄牙和规模化的荷兰。而西印度公司就是荷兰人用来抓捕、贩运非洲黑奴的专门机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