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是来辞行的,不是回巴达维亚,而是返回阿姆斯特丹。我已经辞去了巴达维亚总督的职务,按照规定应该尽快返回总部向评议会履职。”
眼见糊弄不过去了,科恩只好说了实话,但仍旧没说完全,绝口不提辞职的原因。
“辞职……朕可曾接到过奏折?”这下该轮到洪涛表演了,一脸的迷茫外加诧异,转头把目光瞄向了王承恩。
“司礼监和通政司从未收到过类似上奏!”王承恩配合的也很到位,语气坚决,表情笃定。
“那你谈何辞职!没有朕的旨意,即便奥兰治亲王批准了也不做数嘛。别忘了,巴达维亚是在大明帝国默许下存在的,脱离了这个前提,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寸步难行。
想辞职也成,写份奏折上来把理由说清楚,然后回去等着朕的批复。但结果朕可以现在就可以告之,在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你还要勉力为之!”
有了王承恩的背书,洪涛立马摆出了公事公办的态度。而且话说得极其霸道不讲理,好像在大明帝国眼中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个小摊贩,说赶走就赶走。
“……陛下如此有意为难,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不愧是被蹂躏了近二十年的职业受气包,听了皇帝的话科恩并没纠结是否合理,而是使劲儿琢磨语气和表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好像又被耍了!
“朕给你出道题,假如有位在海外任职了二十年的总督因为和朕意见不合提出辞职,不久之后朕战败了,结局正好与当初总督说的差不多,你猜这位总督会得到表彰还是杀身之祸?”
戏演完了,观众也看懂了,洪涛也就不再装了。但怎么知道的不能说,这也不是重点,今后事态如何发展,又会不会引火烧身才是关键。
“……我没做过任何超出职权范围的事情,也没损害公司的利益!”科恩肯定是听懂了,却不愿意承认,还在口头顽抗。
“现实是公司出现了巨大损失,而高层肯定不会把责任揽在头上,此时就需要一个人来背黑锅。以朕的眼光衡量,你的高矮胖瘦正合适。如果东印度公司高层也和朕有相同的看法,你觉得到时候谁会反对呢?”
但这种辩解在洪涛面前等于小孩子的幼稚,需要你的时候,即便有损公司利益了,只要创造的利润更多,就没人会提,提了也没用。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劳动模范外加三八红旗手,人人都会口诛笔伐。
有没有错,是不是坏蛋,看的不是行为而是话语权。话语权靠什么?实力啊。一个在关键时刻抛弃公司而去的高管,既没实力也没话语权,唯一有的就是当背锅侠的利用价值,不整你整谁啊,难不成让股东或者亲王担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