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6章 逐个分析2  不明不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6章 逐个分析2

这种生活方式,再加上比较有战略眼光和人格魅力、能把众多族群捏合到一起的首领,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战斗力基本就是无敌的。

生活就是作战、作战就是生活、前线就是大后方,大后方也是前线。既不用考虑城市建设和百姓生计,也不用费心治理。

走一路杀一路裹挟一路。越打军队越多,像滚雪球一样滚到哪儿都是一片废墟,吃干净了继续滚。什么时候停下来了、滚不动了,什么时候就是终结。

但随着生产力提升、武器装备发展,火枪火炮被大量应用,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也越来越小,没有稳定农业和工业基地的劣势则越来越大。

“5万骑兵是不是少了点?”

王大头肯定不擅长这方面的计算,但他也懂行军作战。如果欧洲联军指挥官认为能靠区区5万骑兵就能向一个军事技术更发达、人口上亿的大国发起挑衅,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如果欧洲人想学习蒙古人的方式,以游牧骑兵为主发起东征,结局只有四个字:生不逢时!

假设在野战当中双方能打个势均力敌,遇到城市和有完备防御工事的堡垒建筑之后,骑兵会遭到火枪和火炮的立体打击,机动性却发挥不出来。即便数量上有很大优势,也可能完全处于下风。

若是欧洲联军真以5万骑兵去进攻西域战区,就要面对至少11个卫的大明陆军,双方兵力基本持平。

哪怕骑兵可以利用机动性优势获得以多打少的机会,可是面对一连串的坚城,人数上多几倍但缺乏重火力的骑兵好像也没任何优势可言。时间拖的越长劣势越明显,结果可想而知。

“没办法,这一路上没有大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业区,数量再多就养不活了。牛马羊可以吃草,士兵可没法啃地皮活着。

总参谋部历年做过3次勘测,即便把每日口粮减半,想穿越哈萨克汗国仍旧要控制军队数量。在没有族群跟随的前提下上限就是5万,可以浮动一些,但不多。”

对于王大头的疑问,谭不明毫不迟疑的给出了更确切数据。实际上他说的还比较乐观,因为轨道马车已经修到了费尔干纳谷地。如果没有这条运输大动脉支撑,长距离大量物资运输会更困难。

“暂且算8万吧,不要忘了克里米亚汗国。如果波立联邦和俄罗斯都出兵了,绝不会任由汗国原地不动。以蒙古各族的兵源比例推算,他们最多能凑出5万左右骑兵,派遣3万出征应该是极限了。”

总参谋部的测算数据不光王大头认可,洪涛也得认可,但有一个地区的兵力到底该属于奥斯曼还是欧洲联军始终存在争议,现在可以明确了。

“8万……波立联邦、俄罗斯、克里米亚汗国,他们大多还在使用冷兵器作战吧?”

皇帝金口玉言定下了数量,谭不明和王大头就不好再多啰嗦了。可即便增加了3万兵力,他们还是不认为能对西域战区构成太大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