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7章 政策调整3  不明不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77章 政策调整3

比如榨技术、酿酒技术、菸草种植和加工、可可种植和加工技术就已经通过荷兰人传到了欧洲。他们正在美洲殖民地大范围种植这些农作物,並建立加工厂,最终將產品源源不断运回欧洲销售。

再比如造船业,以松江造船厂、小琉球造船厂、峴港造船厂、马尼拉造船厂、沙廉造船厂为主的军用造船厂都有海军和锦衣卫严密看守,想从中获得造船技术比较难,风险也比较大。

但隨著海贸如火如荼发展壮大,沿海各省也开办了至少十几家民营造船厂。他们以僱佣军用造船厂退休工匠的方式获取了一些军用造船技术,然后用在了民用船只上。

这么做並没什么不好,只有让更多海商也能驾驶著远洋性能更好的帆船纵横四海,才有利於大明帝国在跨洋贸易方面占据优势。

但什么事都必须可控,民营造船厂为了爭夺客户,除了在成本上下功夫之外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拼了命的窥探军用造船技术,並將其当做自家的金字招牌加强竞爭力。

有道是家贼难防,外人很难获得的技术细节,对民营造船厂来讲却不是很难。最终防来防去,外人是防住了,却被人家从內鬼手里轻易获得。

而泄密最严重的就是化工行业。刚开始朝廷由於资金、人手限制等问题,无力在全国范围內建设多个大型化工厂和配套產业链,然而化工厂所生產的火油、沥青、石蜡、酸硷等產品又逐渐被各个行业大量需求。

尤其是当化肥被越来越多农户认识並接受之后,只要是能生產化肥的工厂就没一家有存货能过夜。门口总是停著一大串马车,生產出来多少运走多少,都是热乎的!

为了弥补上这个巨大的產能缺口,让更多农户用上化肥,確保大明帝国的粮食安全,洪涛带头入股民营化工厂,谁愿意投钱建造化工厂就能拥有和皇帝合伙的殊荣。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皇帝的號召力还是很强的,哪怕不怎么懂经营化工厂的人也愿意掏钱弄一个,不求別的,只求沾点光,要是能挣钱更好。

这么一来,民营化工厂就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大明本土冒了出来,多年下来,虽然在经营管理上化工部始终没放鬆,也没出过太恶劣的生產事故,副作用却越来越显著了,泄密!

化工產品有很多种类经过简单处理都是能军民两用的,而这些產品如果能妥善保密的话,外人又是非常难以仿造的,甚至在很多年內连原理都搞不清。

可一旦被泄密,让外人搞清楚了技术细节和配方,想拦也是拦不住的,而且不见得发展的早就能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偶然性很强。

如此大杀器岂能轻易示人!现在战爭基本结束了,帝国经济也走上了正轨,国际环境趋於平稳,洪涛终於能腾出手来整顿內务了。首当其衝的就是规范各行各业,从无序的野蛮发展转向有序的平稳进步转化。

“嗡嗡嗡……嗡嗡嗡……”

饶是在座都是经歷过改革全程的朝廷重臣,对皇帝的奇思妙想已经习以为常,听闻此事之后仍旧有些错愕和惊诧。一时间养心殿內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连君前礼仪都顾不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