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说,前线阵地指挥官务必严格遵从东洋顾问的意见!”
此言既出,军帐内霎时一静,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崛川少佐还挺有“风度”,像模像样地请示道:“赵长官,我们现在可以进去参与指挥了吧?”
赵正北感觉窝囊,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摆了摆手,说:“进!”
东洋顾问笑了笑,终于如愿走进军帐。
经过北风身边时,渡边中尉又忽然停下来,用东洋话说:“赵长官,我早就告诉过你,没有帝国的帮助,你们根本就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放尊重点!”
“他说什么?”赵正北问。
常念慈想了想,却道:“哦!长官,渡边中尉说日奉一家亲,希望我们双方能消除隔阂,齐心协力,讨平郭贼!”
赵正北有点怀疑,还没来得及多问,却听头顶上突然乍响一阵轰鸣!
“嗡——”
众人心里一惊,纷纷仰头张望,却见十几架飞机震天动地,正从巨流河上空迅速掠过。
飞机飞得很低,甚至仅凭肉眼就能看见起落架上的轮子,当然还有尾翼上极其醒目的红色旭日。
崛川等人也停下脚步,仰头观摩,眼里满是自豪的神情。
东洋飞机掠过巨流河以后,继续朝前行驶,随即转头向南,如同一口铡刀似的,横向贯穿了郭军的大后方,在新民近郊和白旗堡一带稍作盘旋,密密麻麻地投下无数炸弹。
“轰隆隆——”
一团团浓烟腾空而起,那是野战炮无法攻击的地带,如今却被轻松摧毁!
轰炸过后,东洋飞机并没有急于撤离,而是在那附近又肆无忌惮地盘旋了好长一会儿,方才悻悻离去。
郭军没有空中力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来了又走,己方的所有派兵部署,全都毕露无疑。
很快,飞机就折返回来,朝着阵地后方的奉天城驶去。
东洋顾问拍手称快,兴致勃勃地互相交谈。
这时节,东洋人才刚刚开始自主研发轰炸机,尚未完全摆脱西方的影响,许多轰炸机都是仿制改装而成,就被派到奉天进行实战演练了。
奉军打奉军,或许还会手下留情,可要是让鬼子掺和进来,他们可绝不会放弃任何削弱奉军的机会。
战壕里的弟兄们高兴不起来。
郭军反奉,再怎么说也是内斗,自家的事情,让别人掺和进来,性质就全都变了。
没过多久,奉军阵地便又再次发起炮轰反击。
只不过,这一次的炮声更密,火力也更凶猛,其间夹杂着正牌东洋炮兵团的攻击。
一整天下来,奉军阵地都在向郭军阵地倾泻弹药,飞机轰完炮兵轰,炮兵轰完飞机轰,打得郭军毫无招架之力。
北风的阵地毫发无损。
郭鬼子再也无法组织起任何一次像样的反击,及至此时才发现,所谓郭鬼子用兵如神,归根结底还是仰仗着奉系强大的军工实力,离开炮火优势,就像霜打的茄子,彻底蔫儿了。
双方攻守易势,只在旦夕之间。
临近黄昏时分,轰炸声总算停下来,阵地上空又有几架飞机掠过,但这次飞机的尾翼上,涂绘的却是五色旗帜。
飞机飞到郭军大后方,没有投下炸弹,而是撒下一大片白色传单,纷纷扬扬,如同飞雪。
赵正北终于接到了指挥部发来的电令。
他冲出军帐,快步走到河边阵地,高声喝道:“全体注意,都从战壕里出来,朝河对岸喊话!”
话音刚落,就有个兵痞蹦出来,扯开嗓门儿,朝河对岸叫骂道:“郭鬼子,我操你妈!”
“啪!”
赵正北扇了他一脑瓢,骂道:“谁他妈让你这么喊了?”
“啊?”那兵痞挠了挠头,小声嘀咕道,“咱以前叫阵的时候,不都是这么喊的么?”
“这次不是叫阵,是劝降!”
“哦,那我知道了。”
那兵痞酝酿片刻,又自作主张地朝河对岸嚷道:“喂!别几把打啦,都是哥们儿,大过年的,赶紧回家看看你爹妈去吧!还有你家媳妇儿,没准都跟隔壁老王跑啦!”
众人哄笑起来。
赵正北骂道:“别他妈在那扯淡,都听我的,就喊‘奉军不打奉军,张家人不打张家人’,有多大动静喊多大动静,谁的嗓门儿最大,赏两包哈德门,外带仨罐头,喊吧!”
“奉军不打奉军!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老帅有话,缴械投降,既往不咎!”
“放弃抵抗,回家过年!”
喊话劝降的,不只有北风所在的阵地,而是整条巨流河防线都在齐声呐喊。
十几万大军陈兵于此,河水两岸的灌木早已被清除殆尽,众将士的喊声因此而传得很远。
这时节,夜幕徐徐合拢,好似项羽围困垓下,穷途末路,四面楚歌。
河对岸静悄悄的,也不知敌军官兵是否听见了劝降的声音,但在当天晚上,巨流河对岸注定夜不能眠。
转日清晨,众将士的眉毛上结了一层霜。
通讯兵突然跑到阵地上来,找到北风,报告说:“团长,指挥部叫你去接电话!”
赵正北不敢怠慢,即刻返回军帐,刚拿起听筒,就听里面传来上峰的指令:“赵正北,现命你部十分钟内渡河进攻!”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原本炸开巨流河是为了防止郭军强渡,现在倒好,河面炸开了,要渡河的却是自己。
赵正北无话可说,接下命令以后,即刻吩咐众将士轻装上阵,渡河进攻。
好在河水不深,除了天寒水凉以外,渡河的进程还算顺利。
只是没想到,众人刚刚抵达对岸,就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炮响!
“卧倒!”
一声令下,全体官兵顿时匍匐在地。
没有炮火掩护的强攻,通常情况下都是九死一生,但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众人趴在地上等了半天,只听见“隆隆”的开炮声,却没听到任何爆炸的声响。
几个老兵互相看了看,暗自嘀咕道:“空弹呐?”
郭军和奉军,本就是同根同源,彼此间颇为熟悉。
赵正北见状,当即心领神会,高声吩咐道:“弟兄们,枪口抬高三寸,跟我往前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