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中,跑在前面的士兵的身子向后飞了起来,重重地摔在城墙的石地上。
蚂蚁般跃上城楼的倭寇全都拔出了一长一短的倭刀,从东面城楼向南面城楼和北面城楼吼叫着拥去。一些守城士兵倒下了,又一些守城士兵倒下了!城楼上越来越多的倭寇冲下城楼,向城内的街道拥去。
城楼上,那几个披着黑氅的倭寇依然坐在马上,吹着尺八——苍凉却充满杀伐之气的高亢的尺八声,漂浮在无数的喊杀声和虎狼般的啸声之上,在桃渚上空回荡……
无数把映着月光的倭刀高举着掠过一条条街巷!
虎狼般的喊杀声过后,是无数百姓惊恐的叫声和哭声!
开始是城的东南角冒起了火光,接着城内各处都冒起了火光!
桃渚城很快吞没在一片火光之中!
到处是惊惶奔走的百姓,到处是刀光过后的血光!
桃渚城失陷了!
月光也静静地泼洒在台州炮台上。
谭纶对海瑞而发的那句感叹本是引自苏东坡月下与友人那句千古的感叹而来。正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古情怀无非冀名留身后与此月同在,使后人视今亦如今人视昔而已。恰是这个时候,胡宗宪和戚继光并肩站立在月光中。
他们的背后站满了将士,将士的身后是朦胧的群山;他们的前面是无边的涛声,涛声的远处是影影幢幢的倭寇战船!
“元敬。”胡宗宪叫着戚继光的字,“你能不能估算出这海面上有多少倭寇的船?”
“三百艘。”戚继光答得十分肯定。
胡宗宪:“各地的军报倭寇这一次共出动了多少战船?”
戚继光:“五百多艘。”
胡宗宪:“那两百多艘现在应该在哪里?”
戚继光:“应该都在桃渚圻头一带。”
问和答都十分简明,也十分默契。
“桃渚要失陷。”胡宗宪作出了判断。
“今晚倭寇进犯的一定是桃渚,桃渚要失陷。”戚继光重复了胡宗宪的话,但又不仅仅是重复。
胡宗宪:“如果桃渚失陷,下面倭寇会进犯哪里?”
戚继光:“那就是新城。”
胡宗宪的面容十分严峻起来,比海面上空那轮冷月还白。
海面上这时起了风浪,涛声仿佛更大了,胡宗宪似乎在涛声中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杀伐声:“不能被倭寇把我们拖在台州。元敬,你第一仗准备在哪里打?”胡宗宪望着沉沉的海面。
“部堂,你留在这里,我就只能守在这里,哪一仗都无法打。”戚继光的目光深深地望着胡宗宪。
“那就让沿海诸城都让倭寇屠戮了?”胡宗宪紧紧地盯住戚继光的眼。
“可是以四千军马去进攻数倍于自己的……”
“没有可是!”胡宗宪手一挥,打断了戚继光,“你说,这一仗应该在哪里打?”
戚继光沉默了,稍顷答道:“龙山。有三千人埋伏龙山可以全歼从桃渚掠杀之后撤回海面之敌!”
胡宗宪:“留一千人随我在这里守台州,你率三千人立刻去龙山!”
“除非部堂先行回杭州。”戚继光依然十分固执,“部堂一身系着东南的大局,不能留在这里!”
胡宗宪叹了口气:“要怎样说你才能明白?我告诉你吧,我在这里比在杭州更安全。”
戚继光迷惘地望着胡宗宪。
胡宗宪低声地:“内阁发廷寄来了,叫我立刻回杭州推行改稻为桑。大战在即,还能改稻为桑吗?”
戚继光这才有些明白了:“部堂,你也太难了。要么随我的军队一起走。”
胡宗宪转过头深深地也望向戚继光,“我必须留在台州!我在这里,朝廷才会改变决策。举全国之力也要筹粮募军,抗外患才会省内忧。这一次一定要布成与倭寇的决战之局,打半年打一年也要毕其功于一役。你率三千人去打第一仗,打胜了这一仗,下面的事我就好部署。外除倭患,也为了内革弊政,我大明朝的朝局才会有转机。明白了没有?”
戚继光终于点了点头,退后一步跪了下来:“部堂保重!”
胡宗宪深望着他:“去吧。”
戚继光站起来双手一揖这才转过身向炮台阶梯走去:“一二三营留在这里,其他各营整队!”
立刻有几个将官随他走下阶梯。
“竖旗放炮!”胡宗宪大声传令,立刻打破了深夜的沉寂。
无数面大旗顷刻间在炮台和各个山头竖了起来,无数个指向海面的炮口喷出了火光!
在日本倭寇为患明朝东南沿海已经十年的时候,也是在明朝内政日益腐败的时候,一场由浙直总督胡宗宪坐镇部署,由名将戚继光的戚家军为主力的抗倭决战在这一年在中国东南沿海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