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0章 世界的回响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在华夏之外,这份白皮书同样掀起了滔天巨浪。

区区十几万字的书面内容,造成的影响甚至不亚于半年前那几枚突然现身在长安街上的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

在发布会召开之后的连续十几个小时,国家航天局对外网站的相关页面都因为疯狂的访问量而处在崩溃状态。

为此,航天局不得不借助多个第三方平台进行分流,才终于缓解了拥堵的网络……

……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欧洲航天局(esa)紧急召开的特别会议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让·雅克·多尔丹将一叠打印出来的新闻报道扔在会议桌上:

“先生们,女士们,华夏人刚刚向世界扔下了一颗战略核弹。”

“我们不能再犹豫了。”法国代表亨利·杜邦最先打破沉默,“华夏人提出的中转站构想,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太空治理模式。如果我们不尽快加入,就会被永远排除在决策圈外。”

他调出一组数据:“根据初步分析,这个中转站将使月球任务的成本降低40%以上。任何拒绝合作的国家……至少是欧洲国家,其深空探测计划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竞争力。”

其他国家的代表尚未来得及表态,多尔丹就已经挥挥手打断了杜邦:

“我认为,仅仅满足于‘搭便车’式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

显然,这位esa掌舵人的思路甚至比对方更加激进: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或许应该参与到那个太空中转站的建设当中,以增加我们在未来深空探测活动里面的话语权。”

一石激起千层浪。

等别人建好基础设施,再钱去行个方便是一回事,投入基础设施本身的建设是另一回事。

投资,就意味着风险。

尤其是这种持续时间很长的项目,至少就欧盟而言,几乎从来没真正成功过。

德国代表沃尔夫冈·施密特推了推眼镜:

“技术可行性呢?在l4点建设如此庞大的结构,需要数十次发射和在轨组装。华夏有这种能力吗?”

意大利代表马可·罗西嗤笑一声:

“他们很快就要开始建设规模几乎相当于国际空间站的天宫空间站,掌握了长征五号重型火箭,最近还成功测试了空间核反应堆。恕我直言,怀疑华夏人的航天能力已经不合时宜了。”

英国代表艾玛·威尔逊谨慎地提问:“美国的反应是什么?nasa会加入这个计划吗?”

多尔丹摇摇头:“白宫还没有发表任何公开声明,但私下里已经和我通过气,表示会‘坚持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独立路线’……不过另一方面,我听说波音和洛克希德的高层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反倒是spacex那边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欣赏,尤其对于那个在轨加注的方案……”

“……”

会议持续了五个小时,各方争执不下。最后,多尔丹做出了决定:“我们将组织一个高级别代表团,下周前往华夏进行技术磋商。亨利,你带队,带上我们最好的工程师和外交官。”

“目标是?”施密特问道。

多尔丹环视会议室:“确定两件事:第一,这个计划是真实的还是宣传噱头;第二,如果我们加入,能获得什么级别的参与度和技术共享。”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