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燃烧室前磁流体发电机和燃烧室后磁流体增强器的冲压发动机》。
这个冗长的标题让程俊红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眨了眨眼,又重新看了一遍,突然感到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磁流体发电机……还是用在冲压发动机上的?”
一种难以名状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或许不是很懂磁流体,也不知道磁流体增强器是个什么东西,但发电机三个字却明晃晃地扎进了目光之中。
瞬间,程俊红便知道了为什么杨韦会让自己过来。
也是这个时候,常浩南起身开始讲话:“感谢各位抽出时间。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项创新性供电技术,它有望解决冲压发动机因为结构而带来的的供电瓶颈问题……”
程俊红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自觉地握紧。
常浩南接着解释了基本原理:在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前设置电离增强模块,将通常条件绝缘的气体转化为高温高压的可导电等离子体,再通过法拉第通道产生电势差,最后由磁流体增强器进行一定程度的能量再利用,并将电离种子回收。
听上去似乎非常简单,但在座的所有人都清楚,要想把这短短一句话从理论落到现实,其中每一个字都包含着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这……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程俊红几乎要脱口而出。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磁流体发电机性能究竟如何,但乙号方案中的功率缺口本来就只有区区2-3kw而已。
于是,几乎在常浩南介绍完全部内容之后的第一时间,他便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
“常院士,这个技术看起来更适合马赫数5以上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那对于速度在4马赫左右的亚燃冲压发动机上是否有效?”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
程俊红意识到可能还没轮到自己这个级别的人发言,顿时有些尴尬。
但常浩南只是微微一笑:“很好的问题。确实,这项技术最初是为高超音速飞行器设计的,在jf14风洞测试中,最高发电效率大致出现在马赫数7-8区间。”
程俊红的心沉了下去,但对方却很快话锋一转:
“不过,我们发现在4.5马赫左右的速度下,配合适当的电离种子,仍然可以产生可观的发电功率……实际上,我们之所以选择程工你负责的无侦8乙号方案作为测试平台,正是因为它的技术成熟度高,且目前存在的供电问题正好是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应对的。”
程俊红感到一阵眩晕,仿佛命运在跟他开玩笑。
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为项目失败撰写报告;而现在,解决方案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常浩南继续解释:“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去掉乙号方案上那两台涡轮发电机及其进气道,完全依靠磁流体发电系统,不仅可以提供约10千瓦的稳态发电功率,还能减少气动阻力,将最大速度提高到4.5马赫以上。”
程俊红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10kw?”
对于他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了。
“没错,两台发动机总共。”常浩南点头,“而且系统重量比原来的涡轮发电机组轻30%……至于加速到4马赫前的供电问题,可以用高能电池临时顶上。”
会议接下来的时间里,程俊红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每一个技术细节。
常浩南团队展示的数据和测试结果令人信服,而杨韦也不时补充说明这项合作对成飞集团的意义,同时不动声色地对程俊红给出相当高的评价。
一直到会议结束时,程俊红还沉浸在技术讨论的兴奋中。
他脑海中已经开始重新规划乙号方案的改进方向,甚至想到了如何调整复合侦察模块以充分利用多出来的电力。
“老程。”杨韦在人群散去后叫住他,“你之前要给我看什么报告来着?”
程俊红这才想起公文包里那份宣告项目失败的汇报。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其中的内容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不,没什么要紧的,杨总。”他光速改口,“我马上组织团队,准备与常院士那边对接,尽快落实技术改进方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