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9章 待机  晋末长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9章 待机

隆化六年(347)的正月过得异常轻松。

邵勋只在正旦大朝会那天出席了一次,剩下的活动都交由太子主持,显示了万般的放心。

但有心者一琢磨,天下三股势力中,武人却没完全交给太子。

比如去年编成的左天武卫——增设了邗沟龙骧府,全是徐州府兵——其各级主官大小事务仍然向天子禀报,并未委托给太子。

再比如去年以历下(济南)、甲下、蒲姑(乐安)、棘里(齐)、寒亭(北海)、莱山、文登、东牟(东莱)八府——全是青州府兵——编成的左英武卫,同样由天子攥在手中,太子无法过问。

甚至连趁着深入度田东风,在河南新设立的砀山(梁)、灵璧(沛)、向城(谯)、曲阜(鲁)四府,小到部曲督一级,依然直接向天子奏事、禀报。

军权把得死死的,只给太子开了一个小口子,大部分仍攥在天子手中。甚至于,留给太子的那个口子,到底是不是真的还两说呢。

并州的右龙虎卫在面对天子和太子的时候怎么选择,根本不用多说。

南征林邑升了一批官,由太子亲自举荐,但这批人里有不少同样受过天子提携,如何抉择,也是很难说的。

天子是老武夫,他不太注重虚头巴脑的东西,深谙武人心理,太知道怎么掌握军队了,更知道军队是他权力的主要来源。

所以,武人集团大概会是他最后交出去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不过,满天下都知道天子在一步步为太子铺路,其间微妙的变化就不足为外人道了,懂的自然懂。

一晃已是四月暮春,邵勋在丽春台上闲极无聊,于是找了个场地,带着一帮英烈之后披甲执槊,冲了两个来回。

下马之后,他哈哈笑了笑,回到丽春台沐浴更衣。

“你六十了,还学人家后生郎拼甚?”裴灵雁帮邵勋拿来一件衣服,说道:“年老不以筋骨为强,不懂么?”

“六十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年纪啊。”邵勋笑道:“有人还六十七八岁生孩子呢。”

“男人还是女人?”裴灵雁问道。

“当然是男人了。”邵勋哑然失笑,然后放飞自我道:“那人姓李,五十岁都能单骑破入敌阵,生擒敌方军校而回,勇烈难敌。”

裴灵雁懒得问哪本史书上出现过这种人,这不重要,她只是轻手轻脚收拾着桌上的公函,随口说着闲话:“念柳发了一份度支账目回来,你称之为‘财报’?”

“嗯。”邵勋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看过吗?”

“看过。”裴灵雁点了点头,说道:“正赋与赋外科敛加起来十五六万文,不过开支也很大,结余不算很多。怎么挖井渠还要雇人?”

“雇的是降顺他们的乌孙人、月氏人和匈奴人。”邵勋说道:“这些部落并不在高昌国境内,只能算是外藩,不能不给钱。”

“做什么事都给银,确实很奇怪。”裴灵雁说道:“不过你在信中说给银也不全是坏事,那些银钱最终还是会从乌孙部落回到高昌,只不过在他们手里短暂停留了一下,流回来后还会促进高昌发展,这个道理对吗?”

“你不是看过了吗?”邵勋反问道。

裴灵雁点了点头,道:“听起来有点道理。乌孙部落几乎什么都要,所以会拿银钱买高昌的粮食度过灾荒,让高昌人挖更多的井渠,开荒更多的农田。

你又说乌孙部落要买锅碗瓢盘、刀枪剑戟等匠人制作的各色物品,久而久之,部落里原有的匠人收入减少,要么改行,要么被高昌匠人的收入吸引,主动搬过来。

你还说这些钱流入高昌集市后,会让高昌匠人、作坊主动扩产,技艺更加熟练、精湛,制作出更多的物品……”

邵勋点了点头,道:“就是钱要动起来的意思。这些钱如果留在高昌国库里,作用有限。高昌王廷主动出去会好很多,但也不如把这钱流到高昌百姓或外藩农牧民手里,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钱更好。不流动的钱,终究效用有限。”

裴灵雁若有所思。

看她那样子,邵勋哈哈大笑,道:“你若有机会打理商行,一定很厉害。”

裴灵雁看了他一眼,道:“什么样的商行?”

“很大。”邵勋比划了一下,道:“把匠人集中在一处,日夜不停。”

裴灵雁嗯了一声,道:“你见过吗?”

邵勋沉默片刻,道:“见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