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听了有些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反驳她的话。
我国现在在电子科技方面确实还比较薄弱,但是要说这种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多高,也不至于高到天上去,否则的话,原来的发明人也不会只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就发明出这种东西。
不过正如周亚丽所说,现在这种设备还没有被推广开,产量确实不高,要等再过几年,尤其是ibm开放了技术标准之后,个人计算机开始兴起、并走入千家万户,然后到了90年代,宽带技术开始普及,多协议路由器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不急。
陈凡眨眨眼,倒是想到另一个问题,“巴特尔恩格博士目前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周亚丽耸耸肩,笑道,“还能是什么,推广多协议路由器呗。早在十年前他就认为计算机应该降低使用门槛,更加普及,而这个路由器很明显为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性,他不主抓这个才怪。”
顿了一下,她左右看了看,“水呢?”
陈凡木然起身,给她倒了杯水。
周亚丽眉头一皱,“热的啊,有没有冷的?”
陈凡冷静地将热水放一旁,又拿了只杯子,将自己旅行杯里的菊茶分给她一半,随后默默加满热水,放一边冷着。
周亚丽一口喝干,“舒服了。”
随即干咳两声,继续说道,“他原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认识不少大学里计算机方面的教授,我回国的时候,他已经在斯坦福、波士顿、普林斯顿几所大学里成功推销了这套设备。
我也没太管这方面的事,你知道我不懂这些,反正就交给他去弄呗。我现在主要关注的还是汉卡的销售,还有中文计算机的研究工作。
有了汉卡,造中文计算机就很简单了。而且有朱邦复先生的牵头,台弯方面对这个计算机很感兴趣,我还没决定好要不要跟他们合作?”
说完看着陈凡,“你觉得呢?”
陈凡翘着二郎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几下,沉吟两秒,说道,“可以合作,但是第一,专利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上,这点没得谈。
第二,除了台弯,你们在香港、新加坡这些地方,也找一下合作伙伴,冲淡其他方面的影响。”
周亚丽眉头轻挑,“诶,这倒是个办法哦。”
顿了一下,她又笑道,“你都不知道,我就是在为这点心烦,虽然说是做生意,可又不能不考虑政局方面的影响,多拉几个合作伙伴,倒是能淡化这方面的痕迹。”
说完晃了晃脑袋,“果然还是我老弟聪明。”
话音刚落,她便转头看着陈凡,小声说道,“你说,要不是,跟内地也签个合作协议?”
陈凡咂咂嘴,想了想说道,“不用。”
见周亚丽面露惊讶,他笑着解释道,“一方面,现在领导们的格局很大,他们不会介意这点没有根据的小事,只希望能多交朋友。
另一方面,内地的江南大学和上海交大,正在做个人计算机的研究,据我了解,他们已经造出模仿苹果电脑的一代机,由于很难获得跟苹果一样的芯片,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性能方面就稍微弱了一等。
现在他们在一代机的基础上,也在做中文计算机的研究,……”
说到这里,他很是无奈地耸了耸肩,摊着两手说道,“但是国内没有专利方面的法律,更没有加入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估计我们是收不到专利费了。”
去年周亚丽给他的电脑,一套送去了江大,一套被上交大要走,这两所大学的科研底子都不弱,几乎是前后脚,就复制出了新型个人计算机。
嗯,在复制方面,我们一直没有输过。
只是复制还不够,据江大的黄教授所说,他希望能够把汉卡固化,做一套中文计算机出来。恰好上交大也有这方面的想法,结果这都一年了,两边还在较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又是谁先胜出。
其实中文电脑说起来也不稀奇,后世商场里卖的电脑,几乎都可以称为中文电脑,无非就是可以在电脑上使用中文而已。
但对于现在国内的计算机人来说,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中文,那是石破天惊的事情。
黄教授他们更希望能够直接在电脑上运行中文,而不是通过一个拓展汉卡去实现。……虽然说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陈凡就坐着慢慢看,看他们最后能拿出一个什么样的电脑出来。
而周亚丽的聚焦点显然不在这上面。
她瞪大眼睛说道,“那我们不是要损失很多钱?”
国内的市场有多大啊,结果技术被白用了不说,等人家研发成功,中国市场还有他们的份吗?
结果陈凡很是淡然地摆了摆手,笑道,“不用担心,就算他们能研发出来,也不影响我们的产品进入国内销售。”
周亚丽很是不解,“为什么?”
陈凡两手一摊,“原因很简单,因为巴统的限制,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量采到足够多的高端芯片,而没有这一点,就做不到建成一家计算机工厂,生产出足够多的个人计算机出来。”
他说着也感觉有些怅然,为什么八十年代一些高端科研项目会被放弃?一方面是真缺钱,另一方面,我们被发动星际大战项目的美国在科技差距上越拉越大,又缺少高端零配件的采购渠道,很多项目只能暂时搁置。
能够得到资金支持的,只有极少数被列入“863”计划的课题。
而这个计划的基本原则,就是追着“美苏”的项目跑,他们研究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俗称“跟随战略”。
后来大约是在2010年以后,才重启了不少当年的科研项目。一个是有钱了,另一个也是哪怕采购不到最高端的芯片,次一等的也不影响研发进度。
能追一点是一点嘛。
还是要感谢这种锲而不舍的追赶精神,记得当年反恐战争的时候,我方专家悲观地预测,想要追上美国的军事技术,除非美国原地不动,等我们二十年。
然后我们奋起直追了二十年,他们也真的原地不动等了这么久,真是令人感动。
虽然现在在某些尖端领域还是有些差距,但大部分的差距已经被抹平。
要是他们再原地不动二十年,那就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