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能吏郭桓  大明公务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忠也感觉何夕当时有些不对。只是不愿意多想。他宁愿去相信这个事实。

有奶便是娘。

何夕也算是有几分急智。他见王忠不对劲,信口雌黄的话,虽然是乱说,但绝非胡说。

忽然何夕似乎明白了一些,为什么历史郭桓案贪赃二千多万石,朱元璋改成了七百万石,在结案之后,又将主审官给杀了。从这个角度,忽然明白了很多。

大明建业之初,淮西集团与浙西集团就有过一场争斗,刘伯温之死,或许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不是因为刘伯温死了,浙西集团就完全消失了。

从郭桓身上,证明了大明是大明。是历史中的大明。而不是什么未知的平行空间。这让何夕有了一种安全感。否则他最重要的金手指就要废掉了。

何夕眼中目光冷了下来,微微勾唇,给王忠一个热情洋溢的假笑。说道:“是吗?也就是说,郭桓郭大人一点缺点都没有?”

他派去搜查的人,很多都是锦衣卫的暗桩。他怎么可能抓得住锦衣卫的尾巴。

看来太子也是有先见之明。很清醒,知道这些所谓的自己人,其实就仗着太子门人的身份求荣华富贵。真正忠于自己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并不多,大多都是名利中人。

郭桓说道:“不管怎么说。何夕在杭州一日,就搜查一日。不可携带。”

不过。何夕并不害怕,愤怒归愤怒,心中甚至有一些轻松的感觉。原因无他。

“还没有找到锦衣卫的暗探吗?”

九真一假。

“不仅仅是我,这一次出京的秘书郎都担任这一要职。”

何夕忽然来调查郭桓,最紧张的人莫过王忠了。

王忠说道:“郭桓乃是江西人。不过,却多与浙西名儒来往,多以师徒相称。在学问上少有长进,却长于吏事,臣以为郭桓可以承担此任。”

王忠说道:“好,好,好。不过,既然朝廷有这个想法,你是不是派人去京师走动走动。毕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过,郭桓没有那么好糊弄。说道:“不管怎么说,小心无大错。即便是真是升迁。你也知道,越是关键时期,越是有人使绊子。何夕是一个自诩清高的。以前对付上官的手段不能用。只能公事公办了。”

王忠说道:“没有。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锦衣卫的暗探?”

王忠咳嗽两声,说道:“倒不是没有。只是功名心重了一些。”

收获是有一点的,那就是浙西集团。

何夕似乎看见一场风暴,就要开启。

杭州布政使所有账目与库房一一对应。甚至连库存消耗都很少,压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甚至朝廷之中未必没有挑地方官入户部的想法,毕竟历史上的郭桓在几年成为户部侍郎,甚至一度担任户部尚书,就是走这个路径。

王忠说道:“下官晓得轻重。”

王忠上郭桓的船,并非自愿的。但是事已如此,他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只能祈祷这一件事情永远不要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王忠感激太子的知遇提携之恩,是真的。但是同样明白,在大明,特别是洪武一朝,当官可没有荣华富贵。

“这种事情,哪里是我们能决定的。”何夕说道:“不过,今日的事情我会如实上报。请殿下抉择。王大人,记住此事万万不可外传。”

但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谈话到这里就结束了。

何夕心中暗道:“倒也是一个方向。想来唐胜宗一定会帮我的。”

何夕脸上异样的神色已经过去,微微一笑,仿佛老朋友一般,说道:“这是人之常情。其实我这一次来,是太子让我来的。”此刻的何夕已经恢复常态了,微笑着为王忠倒茶,说道:“大家是自己人,我就不废话了。其实我这一次来,是太子的意思,征梁王一事,你知道吧。”

大明同时面对两场战事,这也是事实。

王忠说道:“千真万确。”

郭桓摇摇头说道:“我总觉得不对劲。”

如果郭桓办得差事,能一直压制这种消耗上。不用说,在钱粮上定然是能臣。不敢说与萧何相比,但做一任户部尚书,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这本身就是一场骗局。

何夕不知道郭桓的戏法怎么变的。但是他知道,既然是戏法,既然是作假。那自然是想填什么数字就填什么数字。或许郭桓真存了万一被选中,推荐入朝为官。

才硬生生弄出如此好成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