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1章 新时代的游击战(第四更,求月票,求订阅)
埃塞俄比亚一直有着非洲屋脊的别名,在其中西部占其国国土面积的约三分之二的地区,就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大裂谷将其分为西北部高原,主要高原主体和东南部高原两部分。
虽然地处高原,但是在高原上以及大裂谷中却有起伏不定的大片宜耕土地,这也正是苏联在这个国家能够开发大量农场的根本原因。
不过仍然有不少地方,地势崎岖,山脉、深谷、火山和陡峭的悬崖交错。有些地区地势陡降,形成壮观的大陡峡。
这些大陡峡有的地方宽达上百公里,有的则只有几公里宽,也正因如此,这些峡谷往往都是最先开发的区域。
卡鲁尔峡谷就是一个这样的峡谷,最宽的地方有十几公里,宽最窄的地方仅仅只有两三公里。峡谷内是连片的农村场,农场里刚刚种下的那些玉米这会儿不过刚冒出嫩芽。
浩浩荡荡的军队沿着农场中间的公路向前行走。在埃塞军队的纵队刚行至峡谷中段,两侧岩壁顶端突然传来“哒哒哒”的重机枪声——几挺 m2hb重机枪从岩缝后探出头,子弹像暴雨般扫向谷底,埃塞军士兵来不及反应,就有十几人倒在血泊里,鲜血瞬间染红了碎石地。
那些比大拇指还要粗的子弹,打在人的身上基本上就会把他们打成两截,一时间峡谷内尽是一片腥风血雨。
那些埃塞士兵几乎是硬戳戳的站在那里任由着子弹将他们撕扯成碎片。
别洛夫猛地按住电台话筒,嘶吼声几乎要冲破喉咙:
“找掩护……”可话音未落,左侧岩壁下突然响起“轰隆”一声,一辆 t-55的突然被炸得粉碎,坦克车身像醉汉般歪斜,炮口重重砸在地上。
“是反坦克导弹!”
瓦西里的喊声刚落,右侧岩壁上就窜出四道白色尾烟——四枚“龙式”反坦克导弹呈梯形攻击阵,分别锁定了队列前后的坦克。第一枚导弹击中头车坦克的炮塔,在剧烈的爆炸之后,炮塔里冒出了一阵白烟,然后,就是一阵剧烈的殉爆,炮塔一下子被炸飞了五六米高,然后又狠狠的落了下来,砸死几个附近的倒霉鬼。第二枚精准钻进尾车坦克的发动机舱,火焰顺着油箱蔓延,瞬间将坦克变成火球。
另外两枚导弹则擦着坦克炮塔飞过,击中了中间的装甲运兵车,车厢被撕开的瞬间,车里士兵的身体和装备一起被抛向空中,落在岩壁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而对于峡谷里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来说,更为致命的却是有如雨点一般落下来的炮弹。
他们在峡谷两侧岩壁的几个不同平台上各布置了一门 120毫米迫击炮,采用“短时覆盖射击”——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出最密集的炮弹。
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有上百发炮弹落在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行军纵队之中。在剧烈的爆炸中,数以百计的士兵被炸飞上天。
一发迫击炮弹甚至击中了一辆运输弹药的卡车。引爆了车上的炮弹,剧烈的爆炸就像是。别洛夫趴在岩石后,看着一枚迫击炮炮弹落在埃塞军炮兵车队里,三名炮兵连同卡车一起被掀飞。
重机枪的交叉火力仍在压制,虽然峡谷的宽度足足有四五公里,但是却完全在大口径机枪的射程范围内。左侧岩壁的雇佣兵突然抛出烟雾弹,淡绿色的烟幕迅速笼罩谷底,埃塞军士兵以为是撤退信号,纷纷朝着谷口逃窜,却正好撞进右侧岩壁的火力网。一名雇佣军抱着 m60机枪,对着混乱的人群疯狂扫射,子弹在烟雾中划出红色弹道,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有几名埃塞军士兵倒下。更可怕的是,两名雇佣兵带着狙击步枪,躲在岩壁顶端的制高点,专门射杀试图指挥的埃塞军军官——一名少校刚举起手枪想要组织抵抗,就被一发子弹击穿头颅,鲜血溅在身后的坦克装甲上,顺着装甲的纹路缓缓流淌。
“他们在分割我们!快让后队往谷口突围!”
别洛夫抓起一把 rpg-7,对着岩壁上的重机枪阵地扣动扳机,火箭弹却根本够不到那么远,他们是在1km之外进行的攻击。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箭弹飞到半路上,没有准头的乱飞,然后只炸掉了几块碎石。
就在政府军陷入绝境时,雇佣兵的攻击突然就停了。
别洛夫警惕地抬头,只见岩顶上这会儿已经空无一人了——那些雇佣兵在完成“分割打击-火力压制-封堵退路”的战术流程后,没有丝毫恋战,直接撤离。
这就有点反常了,其实一点都是反常,在越南的时候,在胡志明小道,美军和美军训练的南越军队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一击脱离,得手后迅速撤离。
等埃塞军侦察兵小心翼翼地爬上岩壁,敌人早就逃之一空了。
别洛夫瘫坐在岩石上,看着谷底的惨状:五辆坦克变成燃烧的残骸,三辆装甲运兵车被炸毁,五百多名政府军士兵躺在地上,有的已经没了呼吸,有的还在痛苦呻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